为了夕阳更美好
—记海南省琼海市委老干部局
美丽的万泉河畔、红色娘子军的故乡琼海市,这块英雄的土地,在过去血和火的年代,曾经孕育多少革命英雄儿女,传颂着多少革命英雄的故事,而今,这块英雄土地上的后代,为了革命老同志“有所学、有所为、有所乐”,焕发“第二青春”,同样以革命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夕阳恋歌。
梅开二度自此始
时光倒流到90年代初。
当时,琼海市的老干部工作起步不久,千头万绪。老干部工作如何抓好,大家经验不足。针对这种情况,老干部局的领导董德强、符策正等人,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全市各乡镇和机关单位,走访了一大批单位领导和老干部。调查了解到许多党员离退休干部,由于组织关系理不顺,组织生活不正常,存在着一种“无家可归”的失落感。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在城乡单独建立老干部党支部,是新时期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抓住了这根弦,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他们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的意见》,报市委批准在全市实施。意见规定:“凡有3名.以上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机关单位和乡镇,必须单独建立老干部党支部”o为了迅速在全市打开局面,他们首先在中原、新市等乡镇搞试点,采取在农村以乡镇为单位、在机关以战线为单位建立老干部党支部的做法,1994年全市全面建立了老干部党支部,全部党员离休干部都加入了老干部党支部。梅开二度自此始。分布在琼海市城乡的5 4个老干部党支部,把全市2861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特殊队伍。他们以老干部党支部为阵地,组织老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开展文体活动,参政议政,老干部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也能及时通过党支部向上反映。他们通过老干部党支部加强了对党员离退休干部的教育管理,促使老干部的思想跟上新形势。近年来,琼海市委在企业产权、干部住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推出了许多新举措,原先有些老干部看不惯,发表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议论。为此,他们便利用老干部党支部这个阵地,有针对性地做老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市委为了搞好城市规划,争创“文明卫生城市”,决定对县城加积镇龙利坡居民区进行整治,拆迁一些居民住房。当时,龙利坡居民区的一些居民包括一些党员老干部思想不通,致使这项工作拖了几个月。针对这种情况,老干部党支部及时组织支部成员学习有关文件,提高思想认识,30多名党员首先带头执行市政府的规定。在老干部党支部成员的带动下,很快完成了80户居民住宅的拆迁任务。现在琼海市的离退休干部已经成为城乡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有582人加入校董会、计生协会、“关工委”等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离休干部陈汉诚任过县委宣传部长、人大副主任,熟悉政策,理论水平高,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离休后多年来担任市计生协会副主席,每年绝大部分时间深入乡村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被国家计生委、国家计生协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革命情加儿女情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主要对象是体弱多病的老干部,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就决定了老干部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对老干部的特殊感情。为此,琼海市老干部局除了经常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老干部政策教育外,还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塑造合格的老干部工作者。比如,为了在老干部工作中做到“四不怕’’,不怕苦、不怕脏、不怕染病、不怕死人,局领导有意识地在工作中教育干部职工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对老干部的感情。每次慰问老干部病号,局领导都带干部职工一起去,还经常为老干部请医送药、送工资等。现在,老干部局的干部职工把老干部当做“财富”来认识,在工作中自觉地倾注一腔超越儿女之情的革命情怀。有一年大年初一,一位离休干部病逝。按海南地方习俗,对于死者人们忌接近,担心招来不吉利,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不可想象的事。可是,老干部局的干部职工想的是死者家属,此时此刻其家人是多么的痛苦和需要安慰啊!为此,副局长符策正不顾世俗和家人的反对,带领几位干部职工一起赶去,帮助
妥善处理善后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为了做好老干部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平时,市老干部局的同 志都随身携带“两卡”,即《老干部档案卡》和《老干部健康档案卡》,做到哪位老干部家庭困难,哪位老干部患有慢性病,他们都了如指掌1993年,一位离休干部病逝,他们知道其家庭有3个孩子待业,全家就靠其爱人一个人的工资维持生活,比较困难。为此,老干部局的同志主动上门关心,得知其女儿想开一间药店,但由于申请的人较多,还未领到经营执照。他们马上出面与卫生局联系,优先批准了其女儿经营。之后又为其儿子解决就业问题。他们以真诚 的态度和认真的工作,把党的温暖、社会的关怀送到老干部及其家属的心坎上。
董德强是老干部工作的有心人,又是老干部工作的带头人。他上任以来,针对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本市实际,推出了一系列老干部工作新举措,使该市在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两个待 遇”落实等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头。他对老干部一腔热情,老干部病 了他总是上门慰问;老干部病逝他总要亲自或派人前往帮助料理后事。久而久之,“有事就找董局长”便成为老干部的口头禅1992年 6月,他刚上任不久,碰上一位离休干部外出旅游病逝在广州。当夜,老干部局接到从广州打来的电话,要求老干部局带家属前去处理后事。当时,董德强的爱人正患病,两个孩子又在上学,一个人忙里又忙外。许多人都说,这次就让其他同志去。但他急老干部所急,第二天就赶往广州,一连忙了几天,直到把事情办妥才回来。老干部局的干部职工就是这样以一腔热情,为老干部服务,为夕阳增辉添彩。
夕阳事业火正旺
老干部工作特殊,难度大,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协助。为此,老干部局的全体干部职工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坚持以加倍的努力、出色的业绩去赢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对领导,他们采取多宣传、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多参谋的作法,把工作做到领导的心里去,使领导从不熟悉老干部工作,到理解老干部工作,支持老干部工作。前年,老干部局想建立老干部疗养所,需要一块地皮。但市政府几年前已经在县城黄金地段批给老干部局700多平方米的地皮建起了4层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和活动室,眼下开发建设方兴未艾,申请用地的单位很多,地价也在涨,担心再申请不批。不料报告送上后,很快转到当时的市委书记韩至中的手里。韩书记及时召开市长办公会议,把老干部疗养所用地当做一个专门议题来讨论,并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他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他们安度晚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o"市政府通过讨论决定,优先安排老干部疗养所用地20亩。
老干部工作主要是抓好老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特别是吃饭、看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助。为此,市老干部局着力在协调工作上下功夫。一是不惜磨破脚皮、嘴皮做协调;二是依据政策做协调;三是利用相互支持做协调。该市大路镇有10名离休干部,是全市离休干部最多的乡镇 1994年离休干部医疗费改由乡镇财政包干负责后,使该镇这项负担相对加重,镇委领导一度思想抵触。针对这种情况,老干部局领导多次上门找该镇领导讲明有关政策及老干部工作的意义,使该镇领导提高认识,表示以大局为重,宁愿自己节省一点,也要保证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的落实。去年3名离休干部因病住院,费用较多,镇委也如数支付。从全市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医疗费解决了,但企业怎么办?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一些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经济不景气,造成医疗费报销难。为此,市老干部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企业单位离休干部医疗统筹意见》,为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报销提供保证。该市粮管部门
有3 8名离休干部,是全市离休干部较多的企业单位。在效益不太好的情况下,他们首先保证离休干部的医疗统筹基金,解决了离休干部的医疗费报销难问题。由于多方努力,目前,该市没有拖欠“两费”的现象。
现在,琼海市的老干部工作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合力,老干部局也从“冷门’’变成“热门”,许多工作都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头,老干部真正做到“有所学、有所为、有所乐”,夕阳事业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