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精神做好老干部工作

广东省佛山市委老干部局

佛山市现有离休干部2500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1335人,企业单位1165人。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得到保障;企业离休干部不仅按企业在职干部奖金的一定比例发放生活补贴,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而且把机关事业单位

离休干部的补贴标准作为最低保护线,从而确保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补贴收入基本持平。此外,我们还在其他方面尽力关心照顾老干部。先后投资1.6亿多元,兴建老干部活动场所,为市直副处级(含享受县、处级待遇)以上、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科以下离休干部,以及属下各市(区)科(局)级以上的离休干部安装了家庭电话;离休干部看病住院优先,并定期检查身体;市区离休干部进公园、乘坐市区内公共汽车一律免费等。广大老干部对此很满意;许多老同志感慨地说:“生活在佛山,真幸福!”1993年,中组部老干局曾总结推广了“佛山市采取多种办法让老同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敢于开拓创新

我们在工作中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而是从实际出发,把认真贯彻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结合起来,力求使工作适应改革的发展。

由于我市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经济体制改革较早,因而在落实我县有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86人。十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们对分老干部生活待遇中出现的新问题比较多,如企业实行股份制、承包制等形式以后,老干部生活待遇的落实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企业在职干部发放奖金,使企业离休干部与在职干部之间的收入出现较大差距;行政机关离休干部的收入是财政拨款,有保障,而企业尤其是微利、亏损企业离休干部的收入却难以保障。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仅仅按原有的政策规定去办,显然是不够的,如果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去解决,也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及时分析研究,果断地提出要着眼长远,通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当时,既缺乏经验,又没有明确具体的政策;百业待兴,资金紧缺;建立保障体系,这在80年代初还是一个新概念,人们对此缺乏应有的认识。困难这  么多,应该怎么办?我局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多方面开展工作,深  入调查,拟制方案,积极主动地向市委提建议。同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利用各种舆论媒介广泛开展宣传,还把国外建  立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提供给有关部门。这项工作从1983年开始,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84年起逐步建立三个保障机制:

1。实行养老、医疗保险。目前,全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离  休干部的离休费和中央、省、市规定的各项补贴已全部纳入保险范.围。医疗保险由社会保险事业局报销的标准为:住院医疗费6000元  以下的,由社会保险事业局报销60%,6 000元至1.5万元的报销  70%,1.5万元以上的报销8 0%,其余部分及门诊费用,由原单位在制度规定范围内实报实销。

2.按在职干部奖金的一定比例发生活补贴。我们对企业离休干  部,按其本单位同职级在职干部奖金的一定比例发给生活补贴,并  把市行政机关离休干部的年补贴标准作为“保底数”o我们还规定,  今后随着行政机关离休干部补贴标准的提高,企业离休干部的保底  标准也相应提高。

3.建立老干部福利基金。目前,市直单位和4市2区共建立老部福利基金1 2 8个。基金主要来源于财政、单位、社会及海内外各界的支持捐助。这些基金存放于银行,提取利息用于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和开展活动的经费补充等。

三个保障机制的建立,不仅使企业与机关离休干部的补贴收入基本持平,而且能较好地解决离休干部的特殊困难和活动经费,使全市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得到保障。

努力追求新目标   

经过努力,我市离休干部在物质生活上是比较好的,因此受到厂大老同志的称赞。但我们并没有满足,而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老干部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怎样使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同样过得比较好,使他们健康长寿。为此,我们把兴建老干部活动场所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并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8 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兴建活动场所;80年代中后期,根据老同志分布较广的实际,我们及时提出因地制宜建

好镇(局)级活动场所的要求;进入9 0年代,随着广大老同志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提出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逐步按多功能和较高档次的要求扩建、新建活动场所。目前,全市已建立老干部活动场所8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6亿多元(按当年价累计),使全市4市2区、市直9 3%的局级单位及有老干部的镇’都有活动场所,这些活动场所大部分都具有学习、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老同志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感到很自豪,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地对我们说:“我们天天唱歌又跳舞,真是越活越年轻。"

不断更新观念

我们在工作中,树立并坚持了以下几个观念:

1.树立坚持深入调查研究,重视掌握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的观念。我们长期坚持了深入调研和注意掌握信息的工作.根据老干部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坚持每两年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此外,从1 9 9 0年起,建立了局长接访日,每周一天,由局领导接待

老同志来访。还建立定期交流老干部工作信息的制度。为市委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树立经济越发展,越要在政治上关心老同志的观念。我们非常注意让老同志的思想跟上时代步伐,发挥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为此,我们着力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不仅长期开展了“讲理想保晚节,忆传统多奉献”活动,而且通过每年组织一次党支部工作交流会,进行引导、推动。目前,全市老干部党支部

已发展到1 6 9个,党小组6 1个,许多老干部党支部多次受到上级党    委的表彰。

3.树立既坚持统一指导,又不搞“一刀切”的观念。我们在指    导全市的老干部工作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个模式,不搞攀比。如落实生活待遇、建立活动场所、发放节日慰问金等,我们强调各级、各单位一定要重视做好这些工作,但在具体的标准和    做法上,我们从不作统一、硬性的规定。

4.树立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带头起表率作用的观念。我局一直重视局领导班子建设0 1 995年,市委组织部在对我局班子进行届中考核后的评价是:“班子团结,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战斗。力、凝聚力”o在实际工作中,我局领导班子真正起到了带头作用。

如1 995年我市建老干部活动大楼,局领导大部分晚上和节假日,都坚持在工地上检查质量和进度,使大楼建设从拆迁到落成仅用了1年10个月时间,达到市领导、老同志和工作人员三满意。由于领导的表率作用好,罗木伙同志曾先后受市记功奖励和荣获先进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副局长骆启华同志曾荣获市劳动模范称号。

我们对老干部工作的努力,产生了良好的效应:首先是赢得了市委的更加信任和支持。在1 9 94年机构改革、机关压缩编制中,市委主要领导指示:老干部局名称不变、规格不降、人员不减。目前,市委老干部局共有干部职工1 3人,其中局、副局长4人,科级干部    5人。其次是带动了社会敬老风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