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送温暖  无私做奉献

黑龙江省阿城市委老干部局

我市是哈尔滨市所属的县级市,现有离休干部681人。近些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市委的重托和老干部的期望,为贯彻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尽职尽责;为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尽心尽力;在为老干部服务中,努力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给每一位老干部,赢得了全市老干部的信赖,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好评,连续3年被省和哈尔滨市授予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老干部工作千难万难,

紧紧依靠党政领导就不难

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也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注意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攻坚克难,又对那些力所不及,影响老干部晚年生活的难题,积极争取党政主要领导加以解决。

1994年初,我们在对全市老干部工作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市一些单位领导班子变化较大,新走上岗位的领导干部年纪较轻,对老干部工作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抓得不力。这是影响我市老干部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市委召开一次有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老干部工作会议。市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于1994年6月召开了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市委书记亲自做报告,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大意义,并明确指出,不重视老干部工作的领导,不是一个明智的、称职的领导。这次会议在全市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一些单位的党政领导说,做好老干部工作势在必行,不抓不行,抓不好也不行,非抓好不可。进而,增强了各级党政领导做好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为了使各级党政领导抓老干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我们还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精神,向市委提出了在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议事制度、责任制度、联系制度、交接班制度。市委根据我们的建议,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讨论研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工作领导的意见》。在市委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也都明确了抓老干部工作的责任,初步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局面。近两年来,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重视老干部工作已形成风气。 1995年5月,原市委书记调省里工作,他离任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到老干部局看望老干部,召开座谈会,征求对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在我们的建议下,他又向新来的市委书记介绍了全市老干部工作的情况,对他在任时未完成老干部工作的几件事情作了交待。新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慰问市级老干部,下基层的第一个单位就是老干部局,并对加强副科级以上退休干部的管理和解决离休干部的交通费问题当场拍板决策,既顺应了老干部的心愿,又为我们工作解决了老大难问题。这件事在全市老干部中反响强烈。

1994年,我市根据上级的要求,决定对全市国有中小型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我们感到,这势必会给落实企业老干部生活待遇带来一些影响。但要解决这些问题,从老干部局的职权上看难度较大。为了使企业老干部生活待遇不受冲击,平稳过渡,我们组织了两个调查组,先后深入到9个产改试点单位调查研究,通过与老同志座谈,与企业法人和体改部门共同商讨,按照党的老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提出了在产改中确保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的10条建议,专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确定把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纳入了改革方案,统筹考虑,同步运作。同时我们还总结了市供销联社在产改试点中落实老干部的离休费、医药费、服务管理的“三保证”做法,在全市进行了推广。“由于我们超前研究,超前建议,超前争取领导决策,因而在企业改革中不仅保证了老干部生活待遇没受影响,而且还对企业老干部实行了“离休费优先发放,医药费优先报销,住房优先照顾”的从优政策,受到了企业老干部的好评。

宁愿我们千辛万苦,也不让老干部吃苦

关心照顾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是我们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核心。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让市委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作为工作的唯一准则,想老干部所想,帮老干部所需,宁愿我们干辛万苦,也不让老干部吃苦,积极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使他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老干部离休后最担心的是离休费不能正常支付。为解决老干部的后顾之忧,我们采取勤走访、勤检查、勤协调、勤督促的措施,每年都用1/2的时间,组织全局同志下乡镇、跑企业、深入老干部家中,广泛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要求,凡涉及到老干部利益的事,都及时进行研究解决。 1995年,我们通过调查、普查和大检查,发现有部分微利、亏损企业拖欠老干部的离休费,给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一定困难,也引发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为此,我们建议市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一场清理拖欠老干部离休费的大会战。在清欠过程中,我们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组织全局同志分片包干,跟踪督办抓落实。哪个单位有拖欠就到哪去。经过我们逐个单位,逐人的调查,逐项的兑现落实,3年来,共为118名老干部解决拖欠离休费、医药费和各种补贴52.9万元,目前全市老干部离休费基本都能按时发放。 1995年初,省国防工办所属的松峰食品厂下放给我市管理,由于该企业破产,拖欠老干部两年的离‘休费达10万余元。交接之后,该厂的老干部就到老干部局找我们,诉说他们的苦衷,我们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觉得,无论是原市属的企业,还是新接收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在落实老干部政策上不能有亲疏厚薄。为此,我们不推不拖,不上交矛盾,积极建议市委、市政府特事特办,解决这些老同志生活上的困难。经我们反复工作,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由市财政拨专款10万元,补发该企业拖欠老干部的离休费。1996年我们又经过多次争取,将这22名老干部的离休费纳入市财政解决。这些老干部都说,市委老干部局真是一个心眼儿地为我们办实事、解难题。同时,我们还采取分流调转、老干部离休费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办法,有效地保证了老干部离休费的正常发放,解决了老干部的后顾之忧。

针对老干部反映的挂号难、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我们坚持把老干部医疗问题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难点来突破。 1994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我们对老干部医疗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经过多次跑卫生局、财政局协调,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市人民医院建立了老干部病房,规定老干部有病应治必治,药不限剂,款不限额,医药费按规定据实报销。这项措施,解决了城区内多数老干部看病难的问题。对有急重病的老干部,我们又积极协调有关单位,采取特殊措施予以特殊照顾。对停产、半停产企业无力支付和报销老干部医药费的,我们也本着磨破嘴皮、踏破鞋底的精神,尽量帮助解决。 1995年,我们共为34名困难企业的老干部解决医药费近10万元。为了使老干部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我们建立了老干部病历卡,每两年对老干部身体进行一次重点部位的检查,发现病患,及时给予治疗。

在老干部住房上,我们本着“立足市情、体现从优”的原则,建议市委出台优惠政策。规定各单位凡给职工分配住房时,优先照顾老干部。近两年来,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和多方协调,全市各单位共为近百户老干部改善了住房条件。为了详细掌握老干部的住房情况,我们对全市老干部住房情况进行了普查摸底,发现住房有困难的积极协调解决。杨树乡老干部沙振恒同志家住农村,两间草房年久失修,加之老少三辈住在一起,居住比较困难。局领导亲自与该乡领导协商,研究为沙老翻建住房事宜,并到有关单位求援建房材料,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工作,为沙老建起了3间砖瓦房。沙老感动的说,是市委老干部局帮了我的大忙,解除了我有生之年的一大困难。

对易地安置和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我们坚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有位外省易地安置到我市的老干部叫于源,由于原单位经济效益不好,近两年来医药费不能报销,活动费、防暑降温费、取暖费等也长时间未给邮寄,给这位老同志晚年生活带来了困难。局领导亲自出面,先后两次到原单位进行协调,千里迢迢,真情所至,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1994年,我市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有15名老干部住房被淹,财产不同程度受到损失。我们组织全局同志一齐出动,深入受灾的老干部家中,逐家逐户察看灾情,慰问老干部,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写出报告,协调有关部门,为15户受灾的老干部解决救灾款3万余元。这15户受灾的老干部和家属都说,大灾面前不为难,感谢市委老干部局为我们送温暖。

老干部工作千条万条,

为老干部服好务是最根本的一条

我们始终把为老干部服好务作为老干部工作的根本宗旨,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要用真心、热心、诚心、细心、耐心来为老干部服好务,使这些革命先辈颐养天年。

1994年前,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院内仅有一个门球场,并且是室外活动的唯一场所,由于没有排水设施,场地状况不好,保证不了老干部的经常活动。看到老干部手握球棰望场兴叹时,我们心里就感到内疚,感到服务工作没有做到家,于是我们就组织全局同志研究商量,决定重新修一个门球场,为老同志提供一个舒适宽敞的活动场所。老干部局没钱没权没物,要修门球场谈何容易。为此,全局同志四处奔波,有朋友的找朋友,有关系的找关系,请求支援,共筹集水泥30吨,石料50m3,白灰30吨,煤灰碴32m3,土方45m3。机关16名工作人员不分男女老弱,义务劳动半个月,没花财政一分钱,建起了一个标准化的门球场。

我市老干部活动室和局机关原在一个楼里,因年久失修,墙皮脱落,特别是遭受1994年特大洪水后,地基下沉,墙体开裂,透风漏雨。对此,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我们多方争取,最后市领导同意翻新扩建老干部活动室。为了抢时间,早日建成老干部活动室,我们组织工作人员跑计委,到建委,找土地,去财政,整天不得闲。在施工时,为了保证工期,保证质量,实现当年拆迁、当年施工、当年使用的计划,局长吴连旭同志每天早5点到工地,晚7、8点才能回家,坐阵监督,指挥施工。由于长时间奔波劳累,使本来就不太好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常常心绞痛,大家劝他到医院检查检查,可他总说自己是胃痛,老毛病没关系,即使嘴上答应,可工程一忙,又抛到脑后。有一次施工现场急需水泥,市内又搞不到,他不顾身体有病,带人踏上南去的列车,仅用3天时间,就从秦皇岛市发回了一车水泥,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经过6个月的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活动室提前完工交付使用,不仅扩大了使用面积,增添了活动设施,而且增加了老年康复保健等服务项目。当老干部在新建成的活动室里欢声笑语的时候,吴局长却因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

近几年来,我们把老干部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用儿女情肠对待老干部。在全局实行了“管理一体化,服务一条龙”的管理体制,积极开展“一帮”、“二及时”、“三必访”活动,即老干部患病或去世帮助办理有关事情;及时掌握信息,及时解决问题;患病必访、有困难必访、逢年过节必访。近两年,我们慰问患病老干部241人次,上门家访484人次,帮助入院157人次,困难补助53人次,帮助办理丧事22人,特别是老干部去世,我们工作人员主动帮助料理后事,有些事即使是他们儿女都办不到的事-,我们都给办了。许多老同志深有感慨的说:“老干部局的同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