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认识 建立机制
努力把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到实处
—河北省衡水市委老干部局
衡水市地处黑龙港流域,是革命老区,现有离退休干部1.8万名。由于我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实力与兄弟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县两级财政还非常困难,有的县市连正常工资发放也难以保证。面对这种情况,我市各级党政领导始终坚持“再难不难老干部,再穷也要先保老干部”的指导思想,把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作为稳定形势、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上下协调联动,较好地解决了“两费”问题。1994年至1996年,我市在遭受了50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各级党政领导把落实灾区老干部待遇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共解决拖欠“两费”247.13万元,真正实现老干部“两费”无拖欠,不仅赢得了广大老同志的赞扬,而且有力地促进了老干部工作的全面发展。
领导认识到位、重视程度高
解决拖欠老干部“两费”问题,涉及单位多、人员多、数额大,是老干部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市委、市政府把落实老干部“两费”工作当作-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书记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亲自分管老干部工作。他常讲:“老干部是共和国的有功之臣,没有他们过去流血流汗打江山,艰苦奋斗搞建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必须真心实意地、自觉地为老干部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否则,就愧对历史,愧对党的事业,就是严重的失职。他坚持定期走访老干部,征求意见。了解情况。3年来,他先后7次听取老干部局关于拖欠老干部“两费”情况的汇报,召开7次市委常委会,5次书记碰头会,6次出席各县(市区)主管书记、组织部长、老干部局长以及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拖欠老干部“两费”问题。今年春节前,他又亲自致信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市直各部门一把手,要求把拖欠“两费”问题解决在春节之前。市长去年8月上任后,当天下午就召开地级老干部座谈会,共谋振兴衡水大业,解决了老干部关注的药费问题。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对拖欠老干部“两费”问题直接抓,及时调度,他向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长提出,凡是老干部“两费”没有落实的,要说明情况,限期解决。他还经常到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解决全市供销系统老干部参加社会统筹问题,他带领老干部局、劳人局、供销社等市直部门的有关领导,深入,基层单位,召开了23个座谈会,采取有效措施,集中20天的时间,使全市供销系统2624名离退休干部全部参加了社会统筹,保证了离退休费按时发放。实践证明:作为贫困地区解决拖欠老干部“两费”的难度很大,但千难万难,有领导的重视、支持就不难。
当好参谋,发挥职能作用
老干部局是党委的重要工作部门,是老干部之家,在解决拖欠老干部“两费”问题上负有重要责任。几年来我们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努力发挥好党委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坚持“三勤”,做到“三清”。“三勤”就是嘴勤、腿勤、手勤。“三清”就是老干部家庭情况底数清、爱好特长记得清、拖欠 “两费”数目清。为此,一方面,我们在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中倡导 “人人想老干部的事,争做老干部贴心人”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我们在工作中培养勤奋敬业,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市老干部工作人员人人明确:老干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老干部的困难就是我们自己的困难。他们对全市1.8万多名老干部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我们建立“月报告季分析制度,,。每月向领导报告一次“两费”拖欠情况,每季度分析总结一次,提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和建议。如1994年6月,我们向市委汇报了全市企业拖欠老干部“两费”的情况,市委书记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市委常委统一认识,按照“一保吃饭,二搞建设”的指导思想,把巴拖欠老干部“两费”解决好。之后,我们把领导批示转发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对推动全市清欠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1995年4月,为解决党政机关离退休干部二步调资问题,我们向市委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从1993年10月起补发,一步到位;二是分步实,不能再拖。当时财政预算尚未审批,市委领导当即拍板,同意老干部局的意见,不再等审批预算,立即发到市直单位老干部手中。1996年3月,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全市拖欠老干部“两费”的情况,如实地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并提出了解决措。市委、市政府当即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全市迅速开展“清欠月”活动,对拖欠“两费”问题集中进行清理。今年3月,为早安排、早谋划、早解决全市的“两费”拖欠问题,我们总结了深州市把企业老干部离退休费纳入财政开支的典型。深州市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反复酝酿,果断决策将全市企业177名离休干部和9名局级退休干部的离退休费全部纳入财政开支,每年财政需拿出1 4 0万元。1996年3月6日在深州市召开了各县(市区)主管书记、组织部长、老干部局长参加的全市落实老干部“两费”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清欠工作的落实。
二是坚持“三抓”,做到“三保”。“三抓”就是抓领导、抓重点、抓反复。“三保”就是保证离退,休费按月足额发放,保证药费实报实销,及时报销,保证社会发展成果共享。 1996年,为加大领导力度,我们建议市委实行了“一把手两费负责制”,有力地促进了老干部待遇的落实。经过上下努力,只用10天就全部解决了拖欠问题。拖欠老干部的“两费”企业占90%,且又主要集中在供销、商业、经贸等系统。对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反复抓、重点抓,每年针对拖欠 “两费”的不同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清理,不使拖欠形成大的问题03年来,我们共召开老干部座谈会357个,召开有关部门汇报会、调度会67个,家访老干部9500人次,面对面地解决问题1251人次。为解决5个县(市区)、6个市直部门的“老大难”问题,局长带队,与其一把手现场办公,共同研究解决的措施,使老干部的待遇在1996年底前得到了落实。
三是坚持“三优先”,做到“三兑现”。“三优先”就是老干部的事优先研究,老干部经费优先安排,拖欠“两费”优先解决。“三兑现”就是老干部“两费”数额兑现、老干部用车待遇兑现、老干部医疗保健兑现。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老干部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来解决。1995年5月,市委老干部局向市委写了关于当前老干部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涉及老干部生活学习、医疗保健问题。市委书记白润璋亲自主持调度会和市委扩大会,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当即拍板解决了老干部的七个问题:(1)为市委、市政府老干部科、老干部局各配一部车。(2)干休所工作人员工资参照机关执行。(3)休干楼道路进行维修。(4)尽快落实老干部二步调资。(5)提高公用经费标准。(6)落实老年大学业务费。(7)每年拨专款为离休干部体检一次。由于我们老干部局全体同志对老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充分发挥了作用,使老干部各项待遇得到较好的落实。
建立健全了有效的保障机制
由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老干部“两费”问题高度重视,加之老干部局积极努力,较好地建立健全并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机制。
1. 确保优先原则。全市始终坚持先发老干部的离退休费,后发在职干部工资的原则,要求凡拖欠老干部“两费”的单位,同级领导班子成员不能发工资,不能报药费。
2. 纳入财政开支。把企业老干部工资纳入财政开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1994年以来,我市把74名老干部从企业纳入了财政开支;今年又将295名企业老干部纳入了财政。这样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使老干部离退休费有了保障。
3. 实行财政补贴。坚持特困企业给予补贴。1994年以来,全市共有5个县市实行补贴,涉及32个部门454名老干部。如:武强县每年补贴10万元;武邑县每年8万元;阜城县每年7万元;故城县每年6万元;景县每年5万元;今年饶阳县又为老干部“两费”补贴了10万元。
4. 强化统筹。对企业老干部强化实行系统和社会双统筹。通过双统筹,解决企业由于缴纳统筹金困难而欠发老干部工资问题。如安平县从1995年实行了“双统筹”,使全县166名企业老干部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医药费实报实销。
5. 调整隶属关系。 1994年以来,我市已把160名老干部从特困企业调到企业主管部门或盈利企业。如阜城县供销社从1995年3月起把下属基层社的54名老干部全部纳入县社机关开支,使老干部工资有了保证,而且把原12.4万元旧欠也全部解决。
由于我市老干部“两费”问题解决得好,1.8万多名老干部心情愉快,思想稳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余热。1996年,有5500多名老干部从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传统报告1074场,受教育青少年达15.7万人次;2100人从事普法民调工作,调解民事纠纷2476件;1400人领办、帮办、创办经济实体469个,办养殖场255个,承包果园547.5亩,创产值2550万元,利税631.8万元,为“富民强市”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