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家”人在博客中发表了一则特殊的日志,这篇日志很快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日志主要讲述了一位现住淄博的老人为十四名烈士正名、立碑,苦奔6年的感人事迹。后来,我们联系到了这位“家”人,并对他进行了采访,老人给记者讲述了这段艰辛的历程。

一份特殊的“遗嘱”

老人名叫唐元年,家住淄博,今年68岁,原籍是青州市庙子镇上张村人。5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1956年大哥唐元增带着他们兄妹六个迁到了淄博张店区。2006年,唐元年刚退休不久,这年七月就得到了大哥唐元增病危的消息,大哥在临走之前给了唐元年一份特殊的“遗嘱”。告诉弟弟老家祖坟上还埋着十几具无名英烈忠骨,至今没有给正名,希望弟弟能了结他多年的心愿,也是了结唐家三代人的心愿——为这十几个烈士正名,树立无名烈士碑。

其实,唐元年之前也听哥哥谈起过这件事。那是1939年发生在青州市庙子镇上张村的战斗,当时为了破坏日寇严密控制的胶济铁路线,张店和博山等区专门组织了一支“张博铁道大队”。193954日,这支部队夜宿上张村,因被汉奸出卖,日伪军深夜偷袭,活活烧死了十四名战士,另外还残忍地杀害了8名村民。那次战斗之后,村长和这支队伍的幸存者找到了村里有名的老贤人唐元年的爷爷,把这牺牲的十四具烈士遗体埋在了他家林地里。此后,唐家三代人每年到上坟烧纸的时候,都不会忘了祭奠英勇牺牲的烈士,到现在已经守护了70多年,村里人人都知道这事儿。

而就为这正名立碑的事,唐元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来来回回奔波了6年之久。这事为什么这么难办?主要原因在于事件发生在很多年前,查证工作有一定困难,当时牺牲的烈士尸骨大都无亲属去认领。当地抗战史料上对“张博铁道大队”这支队伍也没有相关记载。而现如今老林子已经划为了个人宅基地,取证就更加困难。再加上这事没有引起当地部门的足够重视,从而使正名立碑的事情搁浅到现在。

 

唐元年采访上张村战斗的知情人

                                                     为了不能忘却的怀念

自从大哥把嘱托交给了老四唐元年,唐元年便为这事开始了长达6年的“持久战”。

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事,他就自己去搜集证据。他曾专门去过当地的档案馆、烈士事迹搜集编写办公室等地方查找相关的战争史料。另外,为了能采访到关于上张村战斗的知情人,他奔波于淄博、潍坊之间多达十几次。自己亲自走了四十多个村,有的村甚至来回跑了六趟,采访了五十多个人。在采访过程中,他一开始用录音机录,但很快发现录音效果不好,而且缺乏说服力。于是,自己花了两千多块钱买了一个DV,录制拍摄全靠自己。有时当他有了重要的线索,他会专门请婚庆公司的摄像师来录制,自己出车费,还要管司机和摄像师的食宿。而拍摄后又要找人做视频的后期整理等等,一次采访下来花个五六百块钱是很正常的事。

后来,唐老发现光凭自己的力量很有限,要解决问题就得多想办法。为了能寻找到十四名烈士后代亲属的线索,他联系了当地的《鲁中晨报》,报社了解情况后,一个月内连续刊登了十几篇报道,很多读者纷纷来电,为他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另外,唐老还给山东卫视的《天下故事》写信,栏目组为此和他在潍坊和淄博等地区待了四天,做了重要的查证。节目一播出,便受到了群众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唐老也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鼓励和支持。

 

唐元年多年来搜集的部分材料及媒体相关报道

留下美名世代传

6年的时间里,唐老一直在为烈士正名寻找着最好的解决办法。在这些年中,唐老有时会因为别人提供的线索不对而扑空;有时费了力气到了目的地,人却已经去世了;有时找到了人,却说的不是那个事儿。但唐老通过这些采访越来越感觉到他现在做的事不单单只是为这些烈士正名,他还在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唤醒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对革命先烈的追思。

在走访的过程中,唐老结识了很多朋友,也深深地被他们光荣的革命事迹所感染。其中在调查铁道大队来源线索时还牵出了一个新的案子,这位受访者张士荣的父亲张风岐也是铁道大队的一名战士,他在那次战斗中突围了,后来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然而不久却被汉奸陷害,最终被枪杀。这在当时本来应该追认为烈士的,却因家人弄丢了阵亡证明而未给处理。如今70多年过去了,张士荣已届古稀之年,身体也受到了疾病困扰,唐老得知了这情况后毅然地接下了张士荣的委托书,继续为他父亲追烈。

唐老平时也是一个勤动脑筋的人。一天他偶发奇想:如果把现在要做的事情编成歌曲唱出来,效果会不会更好?于是他开始琢磨编写歌词,遇到不会的字就挨个查字典,另外写的词还要考虑到是否押韵。为了编写歌词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他又请了个老师,帮忙给谱了曲子。还找了伴奏,让专业人士演唱,最终录制成光碟。这首歌就是他几乎一有时间就拿出练习演唱的《美名世代传》。由于这首歌受到了周围人的肯定和好评,唐老几乎每天都在公园里练唱,并在“七一”、“国庆节”的时候登台献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如今,唐老的追认烈士之路还在继续。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具烈士遗骨被家人起回。其余剩下的至今没有家属前来认领。根据我国追认烈士的相关程序,追烈需要由牺牲者的家属提出申请。而且据国家土地政策和安葬政策原则,本籍烈士牺牲在外地的尽量不迁回。这些都给为烈士的正名立碑增加了难度。唐老期待着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找到新的线索或知情人,发现更有力的证据,这样才会让他的追烈立碑之路走得更顺。

如果“家”人您有什么线索能提供给唐老,《家》刊希望您能尽快给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53181956665

 

掩埋烈士忠骨的地方现已划为别人的宅基地(唐元富家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