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病理科医生,每当我看一例新的癌症患者的病理切片时,不是仅仅为了诊断而看切片,也不仅仅只是诊断完了就了事,而是既要诊断又要带着寻找治疗新方法的目的。面对每一例癌组织中细胞的千变万化,我要了解癌细胞活得怎么样?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会发生什么事(即与癌细胞“对话”)?随着这种思考问题模式的建立和持续,我慢慢地发现每一个癌症患者的组织切片上的癌细胞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和行为”。不仅如此,在众多的癌细胞中,存在着一些共性(或规律),其中之一就是癌细胞“往外跑”,术语称为“肿瘤转移”的规律。了解和熟悉这些规律,对于人们与癌之间的抗衡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其区别就在于:良性肿瘤在身体的某个部位生长,就永远待在那个部位;而恶性肿瘤在一个部位生长以后,可以“跑”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医学上叫转移或者扩散。可以想象,如果癌细胞不往外跑,只在原来的位置上,那它再怎么生长也不可怕,最多只是切除的次数多几回而已。
                               摸清癌细胞的“流窜”路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癌细胞往外跑的路径。在人体中,癌细胞“流窜”的路径主要有两条:淋巴管和血管。任何癌细胞要想往外跑,只有先“钻入”淋巴管或者血管里,随着淋巴液或血液,被带到远离癌细胞原来生长的部位,“搬家”到新的地点,才能“扎根、生长、开花、结果”,“建设”新的癌细胞家园。癌细胞不仅“喜欢”往外跑,而且不同的癌“钟情”不同的扎根地点,也就是说,不同的癌转移的部位有规律可查。就拿最常见的来说:
    1.人体中癌细胞“安新家”最常见的位置是肝和肺。
    2.在肝脏“安新家”的外来者从多到少依次为乳腺癌、大肠癌、卵巢癌、胃癌。
    3.在肺部“安新家”的外来者从多到少依次为乳腺癌、肝癌、胃癌、卵巢癌。
    4.到淋巴结“安新家”的主要是始发于颈部的癌症。
    5.全身多处“安新家”的主要是肺癌、胃癌、乳腺癌。
    6.宫颈癌、膀胱癌、食管癌不大“愿意”往外跑,“喜欢”在原地生长。
    7.癌细胞“喜欢”钻入淋巴管往外跑,首先钻入肿瘤旁边的淋巴结(第一站),然后转移至远区域淋巴结。
    8.肉瘤“喜欢”钻入血管转移。
    9.癌细胞钻入淋巴管后往哪儿跑,主要看淋巴液的引流方向,各器官有所不同。如肺的淋巴液流向肺门区的淋巴结,乳腺的淋巴液流向腋窝或乳内静脉区的淋巴结,阴茎的淋巴液流入腹股沟淋巴结,而睾丸的淋巴液引流则完全不同,它的引流方向是流入腹膜后淋巴结。因而,阴茎癌首先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而睾丸恶性肿瘤首先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可见,了解各脏器的淋巴管分布及引流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人体恶性肿瘤中,有一种称为“肉瘤”。肉瘤细胞“喜欢”钻入血管,所以,血行转移是肉瘤主要转移途径,如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等。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肉瘤中血管十分丰富,而且多数血窦壁本身就是癌细胞构成的,因而很容易脱落进入血流,出现肺转移。
    现在,人类在癌症面前还处在初期阶段,还是那么的软弱无力,能做的只有深入了解癌细胞的“习性”,摸清转移的基本规律和机理,才有可能打破目前癌症认识不足的被动局面,有效治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