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证监会和银监会双管齐下规范委外产品的发展后,委外的风向似乎开始转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银行委外遭遇严格监管无疑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未来或出现两种局面,一是银行委外规模收缩,这对于银行系背景的基金公司无疑影响巨大;二是一些非银行资金可能会更加占优。另一方面,由于进入新的保本周期继续运作的条件苛刻,不少保本基金选择到期转型或清盘。

保本基金面临清盘

随着新规实施,存量的保本基金陆续迎来到期处置问题。据统计,在上半年剩下的2个多月中,即将到期的保本基金共有10只,其中5月份到期的有6只。目前来看,由于进入新的保本周期继续运作的条件苛刻,不少保本基金选择到期转型或清盘。

数据

4月22日,博时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博时招财一号大数据保本基金到期后不再符合保本基金存续条件,故将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这是今年继中海安鑫宝1号、天弘鑫安宝后,第三只公告清盘的保本基金。

Wind资讯统计,在上半年剩下的2个多月中,即将到期的保本基金共有10只,其中5月份到期的有6只。除博时招财一号大数据外,其余5只分别为东方保本、国泰保本、金鹰元安保本A、新华阿里一号保本和创金合信聚财保本。其中前3只基金设有到期转型条款,其它2只均未进行类似约定。这也意味着,如果到期后不能满足新规要求,这2只基金很可能将终止运作。

济安金信公司副总、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保本基金已属于夕阳类别,对于将面临清盘的基金到期后没有继续持有的必要,投资者要考虑时间成本。从目前已有的清算情况来看,平均清算时间大约在保本到期之后的两个月左右。尤其是在保本基金到期之后,相关的基金公司没有大致匹配的债券基金或偏债基金发行的时候,清算的速度可能会更慢一些。

保险系基金乘势而上

一个时代的落幕势必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崛起,有基金公司高管直言,风险厌恶度高的银行资金会缩小投入资金量和选择基金公司的范围,而保险系等较银行资金风险接受能力更高的资金可能会加大在权益类领域的投入。

现象

在银监会近期接连下发多份指导文件,先后限制银行三种套利模式、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后,有银行人士表示,银行系基金公司的优势将被终结,“在委外强监管下,银行的选择只能是撤出一部分资金,毕竟任何放大风险的主动管理措施都不符合银行的风控要求。”

申万宏源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保险资金共计13.4万亿的资金规模中来自银行的资金占比仅为23.06%,在所有资管机构中与银行资金相关性最低。因此,在银行资金投资受限时,保险系基金公司受到的影响可能也最低。

某基金经理表示,近来保险资金频频申购该公司旗下绩优权益类基金产品。他说,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的投资目标不一样,对业绩的要求更高,虽然风控也很严格,但相比银行资金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大多了。有的保险公司可能会从整体风控的角度要求大盘蓝筹的配置较高,有的则对中小盘和成长股的持股比例有要求,有些保险资金对波动率要求控制在较小的区间内,更喜欢分红多的上市公司。

有险资基金内部人士表示,他们成立比较晚,会先把保险资金这块资源给吃透,他们对于嫁接险资非常有经验,而拓展银行渠道则是他们的弱项。在过去委外大发展的时候,保险系基金收获不大,因此,现在委外的陆续撤资对他们几乎没有影响。而险资的资金量也相当大,对于保险系基金来说,不仅是对接自己股东公司的险资更有优势,而且对接所有的险资都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