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三五”期间抓好部署落实。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体现了国家对“十三五”时期及未来一段时期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提出了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性安排,为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规划》有三个鲜明特色:

第一,养老体系的制度设计更加全面。《规划》提出将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共同纳入到养老体系下加以规划,这必将更加有利于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纵观近几年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的发展进程,老龄政策、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都在迅速发展,然而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发展并没有得到现在这样的顶层设计。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制约。这些问题是在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后出现的,客观上要求国家进行新的顶层设计,并制定宏观的发展体系。

《规划》的制定同时兼顾了社会保障机制和养老服务需求两方面的发展需要,在老龄事业与养老体系发展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了更加合理的顶层设计。

第二,政策体系更加注重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的实效。《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存在的明显短板,突出强调了在增强政策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并提供精准服务。

养老服务是我国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提供精准服务和促进服务的公平可及是目前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过去几年中,养老机构床位数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覆盖率是目标考核的重点指标,但结果是虽然养老机构床位数在迅速增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普遍建立,但服务供给体制机制的障碍依然存在,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严重影响了养老服务效率。一方面是服务内容的不匹配,即所提供的服务不是老年人想要的,老年人需要的又得不到;另一方面是服务对象的不精准,即使用养老服务的人不一定是最需要的,而最需要服务的人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服务。

《规划》的重点从制定全方位养老政策进入到重视具体落实、追求实效阶段,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调结构,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有效保障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这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荣养老市场,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

第三,在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和全社会的观念中进一步确立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规划》从四个方面具体体现了积极应对的措施:

首先,从生命历程入手,大力加强健康促进措施,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理念和医疗保健知识宣传普及进社区、进家庭。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身活动指导,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其次,推广老年体育健身,广泛开展康复健身体育活动。再次,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创造老年友好环境,硬件方面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软件方面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第四,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通过培育积极老龄观、加强精神关爱、发展老年教育、支持老年社会组织、发展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政策,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些措施对于老年人和全社会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参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体上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和养老体系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我国目前面临的许多亟需解决的老龄问题,包括如何推动医养结合,如何使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如何使老年人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如何促进社会和家庭代际关系的和谐,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和不同地区老年人保障和服务水平的差距等,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规划》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使越来越多的力量投入到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中来。“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将有助于国家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在未来以更高效率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而使老年人及其家庭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