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对老年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给以特别关注,要求“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打造一批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示范作用的老年学校、老年学习团队。”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在老年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陕西渭南老年大学近几年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

启示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以及思想政治建设、硬件环境建设、人文品牌建设、活动平台建设、日常服务管理、宣传交流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栽种几棵树、悬挂几幅画几幅标语或者组织几场演出,而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全要素的参与,才能形成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教化人的强大“气场”,才能体现力量和功能。

我们把校园文化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文化氛围和办学特色,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办学规模由2012年底的37个班、22个活动团体、2600余人次,发展到目前的131个班、49个活动团体、6300人次。

启示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

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体现了学校的精神追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同时,办学思路和理念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精神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渭南老年大学在办学初期,招收的学员主要是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在“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下,教学活动以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为主。20世纪90年代,随着离退休人群的变化,办学理念逐步确立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面向全体社会老年人开放,教学活动逐步转变到“教学与活动并重”,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2013年以后,我们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工作人员为保障”的办学理念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出现飞跃式发展。2015年我校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列入“五个十工程·地市级校”项目,规范化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2017年1月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确定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

启示三: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多样、具体的载体和抓手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并通过特定的平台进行交流和传播。

一是以凝聚办学精神的标识物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我们有自己的校徽、书包,以增强学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同时形成一种校园精神动力。二是以环境建设为载体,凸现学校教育的无穷魅力。我们建设了金秋苑、金秋大舞台等教学活动阵地,用学员作品装点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创造不同的人文氛围。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制度文化。老年大学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我们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真正把理解、关心和尊重学员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四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形成优良的教风。课堂教学是老年大学的基础和关键,我们根据本地老年人的需求,按需开设专业课程,制定教学计划。五是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员激发学习动力,融入社会,展示自我。六是以各种媒体为载体,提升学校的外部影响力。我们多措并举扩大宣传,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不断加强,为提升校园文化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