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将就大股东减持行为出台新的规范措施。27日证监会就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有关股东减持股份行为,公布了修改后的减持制度,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新的减持规定的有七大修改之处

一是完善大宗交易“过桥减持”监管安排。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的,出让方与受让方,都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关于减持数量、持有时间等规定。

二是完善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的减持规范。持有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在锁定期届满后12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比例限制。

三是完善适用范围。对于虽然不是大股东,但如果其持有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每3个月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该部分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四是完善减持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了董监高的减持预披露要求,从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细化完善大股东和董监高的披露规则。

五是完善协议转让规则。明确可交换债换股、股票权益互换等类似协议转让的行为应遵守《减持规定》。适用范围内的股东协议转让股份的,出让方与受让方应在一定期限内继续遵守减持比例限制。

六是规定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时与一致行动人的持股合并计算。

七是明确股东减持应符合证券交易所规定,有违反的将依法查处;为维护交易秩序、防范市场风险,证券交易所对异常交易行为可以依法采取限制交易等措施。

对此专家机构解读如下

叶檀:证监会为减持立规直指实体经济与金融风险

让人诟病的减持方式包括: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等非集中竞价进行交易,再由受让方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卖出,达到“过桥减持”目的;股东减持信披不完备,大股东、董监高利用信息优势“精准减持”;董监高通过辞职来规避减持规则等“恶意减持”。大概套路就是,公司上市,则想方设法套现,公司还有资产,就高卖低买,如果公司不行,就清仓式套现,或者最后卖壳大赚一笔。

如果不想做好公司,就不要上市占用资源。此次监管部门再出重拳,封堵减持漏洞,加上此前打击“高送转”等题材炒作,IPO常态化发行以及加大对市场违规行为处罚,监管的核心理念就是让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刘纪鹏:减持新政为建设公平正义股市迈出重要一步

解决中国股市今天持续低迷的现状,就必须从这个市场最应该保护谁入手。而今天最应该保护的人却沦落到是最受伤害的人!我们这个市场最应该约束谁?是那些没把精力放在企业做大做强、而一门心思放在不管股价多低都要减持暴富、不顾广大股民们的大股东和高管们!难道不应该限制一下他们这种行为吗?因此这次所颁布的限制大股东和高管的政策,正是朝着正确方向,也就是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股市、保护真正需要保护的人、限制真正应该限制的人的正确方向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国金策略:“减持新规”有助于市场反弹窗口的提前

减持新规》的出台,其本质上是将“一级、一级半、二级市场”三者的市场利益做了重新的分蛋糕,以保护中小投资者为出发点。再则,考虑到新股发行意外放缓,且叠加六月限售股上市规模全年最低,央行表态将做好了应对六月流动性波动的充分准备,以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稳定好市场的预期。上述因素,均为6月A股反弹提供了一定的偏暖环境。

广发策略:减持新规并不会扭转市场中期“慢熊”的格局

展望未来一到两年,首先A股盈利增速的高点应该就在今年一季度,接下来很可能进入连续两年的盈利下行周期;其次,在“金融去杠杆”没有完成之前,国内或将处于漫长的利率上行周期之中。这样来看,“天时”和“地利”的条件已不具备,仅仅依靠“减持新规”等因素对短期情绪的修复是无法扭转A股市场中期“慢熊”格局的。

中信策略:减持新规发布利好A股 股权流动性降低引致间接风险

规范一级市场行为,防范二级市场风险。回顾证监会过去一系列重要政策,从IPO提速到调整非公开发行定价,从限制“高送转”到规范减持。“防套利、反套路”的政策组合拳意在维护A股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引导投资者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短期意在防范二级市场风险。

海通策略:中期震荡市格局不变 看好消费和白马成长等一线龙头及金融

减持新规和IPO发行规模减小有助改善股市微观资金供求和投资者情绪。2638点以来的中期震荡市格局不变。中小创前期减持和IPO冲击压力更大,短期受益政策更明显。震荡市业绩为王的中期风格不变。震荡市年份一般两波机会,今年第二波机会需熬过6月资金紧张期,盈利和资金力量对比逐步扭转。逐步布局期,看好消费和白马成长等一线龙头、金融,关注国企改革。

安信陈果:减持新规总体短期利好 但市场中期核心矛盾未解

首先减持本身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其虽然影响短期供给也会释放信号,但本身不是决定股价中期趋势的力量。我们认为当期市场核心问题是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利率上升及资金撤离金融市场预期,及经济走过短周期拐点后企业盈利下行预期。至于减持新规,我们认为总体应该持积极评价。

中金公司:减持新规下股东套利受到抑制 中长期影响待逐步观察

综合来看,大股东及高管减持所持股份属于正常现象,但大比例减持、过快的减持的现象普遍,其背后的原因一般就是股票当前“定价”对于大股东或高管等内部人的“心理价位”来说不适当的“高”。即,要么股票定价不高但“质不抵价”,要么公司质量尚可但股票定价过高。在A股这两种现象可能都存在。

泽平宏观:震荡市下结构和风格比指数重要

股市震荡分化,债市跌出价值,房市开启小周期调整。股票市场继续震荡分化,从估值体系角度,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导致存量资金拥抱确定性,企业盈利结构分化导致漂亮50和要命3000分化,无风险利率上升导致资金持续流出。因此,2016年初我们提出向低估值有业绩的方向抱团,2017年初以来提出买就买龙头,震荡市下结构和风格比指数重要,未来震荡市变盘可能来自风险偏好和无风险利率的变化。

海通证券姜超:去杠杆尚未结束 仍需现金为王等机会

目前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去杠杆何时结束?在我们看来,只有在出现经济显著下滑、资产泡沫破灭、或者杠杆率显著下降等情况下货币紧缩才会告一段落,但目前的经济只是缓慢降温,而地产泡沫仍大,债务杠杆率还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