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人遭遇“隔代养子”难题:两代人观念存差异
与西方家庭不同,在华人家庭中“隔代抚养”和“隔代教育”的传统由来已久,祖父母辈帮着带孙辈的情况非常普遍。在英国打拼的华人,也依然保持了这样的习惯。
记者通过采访调查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节省一定的金钱和时间。而且老一辈有丰富的经验,的确能在生活上更好地照顾孩子。但由于英国和中国的距离遥远,加上年假、移民政策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隔代亲”让人很伤心
在英国一家医疗保健公司工作的刘女士,掰着手指数日子,终于在4月底盼来了宝宝回英国的这一天。
孩子不在身边的这段时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真是“度日如年”。孩子回中国的时候刚满一周岁,现在已经三岁了。她说:“宝宝在中国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聊天了解情况,但毕竟这些不是实实在在的接触,爷爷奶奶疼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我们也不了解孩子养成了哪些坏毛病。”
但刘女士很快发现,这次回来后,宝宝已经跟她“不亲”了。吃饭一定要奶奶喂才吃,睡觉一定要跟奶奶一起睡。如果在一个房间里,只有宝宝和她,宝宝就会表现得很不耐烦,不想跟她一起玩。
有一天,刘女士发现宝宝咬手指,觉得这很不卫生,就纠正他的这个毛病。没想到他不但不听,反而用手推她,还对她说:“妈妈是坏人,我不要你。”虽说童言无忌,但儿子这句话,还是伤透了她的心,毕竟宝宝是自己怀胎十月生下来的,现在却只和奶奶“隔代亲”,和自己不亲,让刘女士心情复杂。
重养轻教 孩子变得很“独”
家住伦敦北部的大可和妻子小彭最近也很为儿子的性格发展及启蒙教育问题烦心。之前,他们曾把孩子送回国,交给外公外婆带。老人认为孩子“高兴”最重要,他要什么都满足他,导致他现在变得很“自私”。
有朋友家的小孩来串门,儿子不愿意把玩具和他人分享,甚至只要有人碰一下,他就又哭又闹,他和同龄的孩子也玩不到一起去,完全不“合群”。“孩子变得很‘独’,幸好我们及时把孩子接回身边,现在纠正还来得及。”小彭说。
大可说,外公外婆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让孩子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以为整个世界都得围着他转,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我们都很清楚,这个社会的现实并不是这样的。他还认为,老一辈人对现在的社会竞争缺乏了解,而年轻一代,现在还在社会上打拼,每天要与同事相处,知道孩子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以后很难在社会上与人打交道。
艄公多了撑翻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华人开始采取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的祖父母办理“探亲签证”来英国,一起带孩子。
前文提到的刘女士在和孩子分开一年多之后,开始改成请奶奶过来英国带孩子的方式。但她很快发现,两代人在观念上时有冲突,一个长辈说往东,一个长辈说往西,孩子反而不知道听谁的。刘女士感叹:“我们家现在的情况,一句话,就是艄公多了撑翻船,孩子不知道听谁的。”
赵女士对这种结合起来的方式却很赞同:“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是最佳状态。万一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最好不要当着孩子表现出来。爷爷奶奶也好,父母也好,都是一心为孩子好,只是方式不同。我觉得,年轻的华人一定要尊重老人,老人帮忙带孩子很辛苦,这种付出完全是无私的。即使有些地方不认同他们,也要注意沟通的方法,不要伤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