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未发出的表扬信
章华龙
前段时间,央视播出了几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老大夫的先进事迹,这使我想起了给我治过病的肖大夫、吴大夫,想起了搁在书橱里的一封未发出的表扬信。
那是2014年,我退休后的第10个年头。因年老体弱且患有慢阻肺,我经常吃药,还要靠呼吸机生活,冬天更是这样。这年冬天,我的老毛病又发作了。我按照平常的办法服用消炎药、化痰药也不见效,时时喘不上气来,家人准备将我送去医院,却遇到一个大麻烦,我平时使用的呼吸机需插电才好用,没电就成了废品。去医院途中,汽车里没有电源,呼吸机不能用,弄不好路上就会出危险,一家人急得团团转。这时我想到了医院呼吸科,就要家人把情况告诉他们,看他们有没有办法。家人把情况告诉了呼吸科的肖大夫、吴大夫,他们听后,也傻眼了,呼吸科也没有可使用电池的呼吸机。虽不是分内事,但他们身为医生,能袖手旁观吗?肖大夫想到南昌市内有好多家卖呼吸机的,同他们联系,总可以找到使用电池的呼吸机。于是,他们就开始和卖呼吸机的商店联系。他们一连问了好几家,回答都是没有。他们又不厌其烦地找其他商店联系,终于找到了一家商店有这种呼吸机。得到消息后,他们就像是自己买到紧缺商品一样,兴冲冲地立即转告我们,我家人马上开车去买回来了,并顺利地把我送到医院呼吸科治疗。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台呼吸机,更是一台“救命机”。
我因久病,体质极差,对冷风很敏感,但病房里病人多,护理人员、探视人员进进出出,每遇这种情况,我总感身体不适,但又不方便说。肖大夫、吴大夫查房时看到这种情况,想到库房有一扇用过的活动屏风,如果拿出来或许可为我挡挡风。于是,他们就请护士从库房把那扇活动屏风搬出来,把我的病床围起来,冷风对我的侵扰就少了。看着病床旁的活动屏风,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几天后,我的CT片又发现了可疑阴影,要再做一次增强CT。但我听说,病人做增强CT的时候,要打一种药水到肺部,有一定风险,我不敢做,但不做,又无法确定是什么病。吴大夫知道后,开始做我的工作,并说做增强CT时,她会在我身边,让我消除顾虑。那天,我做增强CT时,吴大夫真的一直陪着,直到我做完才离开。增强CT结果出来后,经过肖大夫、吴大夫研判,阴影只是炎症,大家才放下心来。
经过10多天治疗,我的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很快就出院了。这次住院,我感慨颇多,思来想去,就提笔写了这封表扬信,后因去外地疗养,又把这件事忘了。现在,每当看到这封没有发出去的表扬信,我都会感到有点内疚,但心里又充满了感动。
为“树葬”遗嘱点赞
吴国庆
前不久,我和县教育部门一位退休多年的张姓老干部(以下称“张老师”)一同下乡参加一个老年文艺活动,路上谈及当地农村丧葬问题。张老师说,农村如今大多还是用棺木“土葬”,这种习俗铺张浪费,给村民增加不少经济负担,有的甚至因此致贫或返贫,殡葬改革迫在眉睫。
我们一起分析了“棺葬”的弊端:一是浪费森林资源。所用棺木都是选用粗大的多年好杉木,每口棺材需要用10多根质量上乘的好木材,这样算下来,仅仅一个县每年用于制作棺木的木材数量就相当可观。二是浪费土地资源。每座坟都要占用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土地,造成“死人和活人争地”的局面。三是浪费钱财,污染空气。很多人为了面子,为已故家人修建豪华的坟墓,大搞封建迷信活动,譬如请人看风水,燃放大量的烟花爆竹、焚烧冥币纸钱等,搞得乌烟瘴气,影响环境。村民间也互相攀比,为此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张老师说,火葬经济简单,节约资源,政府和民政部门应该大力推广。他说,他已经给家人立了一份遗嘱,等他百年以后,在家门口或荒山上挖个坑,遗体火化后直接将骨灰撒进土坑里,然后栽上一棵常青树,浇上水就行了,决不让子孙后代搞那些铺张浪费做给别人看的假事情。他还开玩笑地说:“骨灰含有丰富的磷和钾元素,给树做底肥,那树一定长得很茂盛!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又能绿化环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张老师还告诉我,他正在写回忆录,准备把自己的生平和自祖辈传承下来的优良家风写进书里。待他百年之后,每逢清明或忌日,家人可以给树上上土浇浇水,读一段回忆录,让好家风传承下去,这样的纪念更有意义。
张老师,您的胸怀是如此宽广,思想是如此开明,实在令人感动。为您的这份“树葬”遗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