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宁嘉祥县努力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贯彻各级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老干部工作创新和转型发展,大力建设服务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全力做好服务老干部工作,有力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一、创新设置,规范活动,夯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基础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随着离退休干部队伍的逐年壮大,党组织设置不合理、作用发挥不好,党员覆盖不到位、活动难组织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组成3个调研组,分赴镇(街)、县直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摸清现状,找准问题,提出思路。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县构建以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为指导,以镇街、县直党(工)委老干部党支部为主体,以部门单位老干部党小组为补充,以老干部社团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党组织设置体系,形成了覆盖广泛、形式灵活的党组织网络。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研究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服务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细化责任,推动落实。
二是规范党组织活动。出台《嘉祥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规范》,充分结合党员老干部的特点,重新明确了学习教育、党费缴纳、组织活动等具体要求。支部活动经常化,离退休干部党小组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保证老干部思想常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党组织活动,增强老干部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学习培训制度化,结合学习贯彻全国“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通过召开“为改革献计献策、做发展坚强后盾”座谈会,开展“建言十九大”等,让老干部受教育的同时,增强了支部活动的吸引力和党员老干部的荣誉感。网上党建同步化,针对网络时代新特点,创新载体,积极用好网上党建平台,打造老干部网络家园。依托“互联网+”,培训网络操作员,选派16名专兼职网络管理员,发布热点话题,组织网上讨论交流、互动,增强网络家园的吸引力。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县委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把老干部党建纳入县委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纳入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的重要内容。县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老干部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履职尽责,齐抓共管。结合去年县、镇两级换届,组织人员集中调整老干部党组织组成人员,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战斗力。重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列入县委年度培训计划,确保每年轮训一遍。老干部所缴党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
四是打造过硬支部。对组织活动正常、作用发挥较好的老科协、老体协、老教协等老年社团兼合式党组织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县老年大学合唱团、腰鼓队、太极拳队等一批骨干团队,先后参加了“山东省老干部艺术节”“庆七一”等大型活动,获省市比赛奖项11个,县老年大学合唱队被评为“省优秀文艺团队”,提升了老干部社团党组织的影响力。
二、建言献策,典型带动,引导离退休干部服务社会做贡献
一是开展“寻找身边正能量老干部”活动。3月初,结合嘉祥县持续开展的老干部志愿者“争当服务先锋”和“寻找身边的正能量老干部”评选活动,大力宣传韩世全、杨存义、沈效敏和县老科协、关工委等先进事迹,结合开展的老干部志愿者“争当服务先锋”活动,在全县范围内选树了一批有影响力、感染力、号召力的“最美祥城老干部”,并认真遴选上报。
二是组织老干部参与“畅谈”“建言”活动。紧扣“畅谈、建言”主题,深入推进“三新”系列活动。“畅谈新变化”,扩大活动影响力。通过召开主题座谈会,开展主题征文,门户网站开设专栏等形式,引导老干部积极畅谈新变化,抒发爱党为党情怀。“点赞新嘉祥”,增强活动吸引力。以“争当最美离退休干部”系列活动为抓手,组织开展“魅力嘉祥.情暖夕阳”为主题的书画摄影展、诗词朗诵会、文艺演出等系列“喜迎盛会”活动,讴歌新生活、颂扬新变化、展示正能量。“助力新发展”,提高活动凝聚力。扎实推进老干部自身优势开发和“银发人才”资源利用,组织老专家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能培训、科普讲座,为全县发展献智出力。
三是发挥老干部社团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以及老干部社团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开展自我服务的同时,延伸触角,服务社会,做出表率。县农业局33名老干部定期深入农业专业种植基地,开展“奉献基层、造福群众”的政策宣讲和技术服务活动,全力服务“三农”。“嘉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党支部注重发挥“五老”尤其是老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组建了家庭教育讲师团,辐射到镇街,截至目前开讲36堂,培训家长近万人。该项目被省委老干部局、省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授予“全省最佳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项目”荣誉称号。
三、落实待遇,建强保障,提升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水平
一是全面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每年组织两次老干部视察活动和老干部情况通报会,县委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视察并作情况通报,让老干部熟悉了解全县重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年订阅《支部生活》、《党员干部之友》、《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等资料,为老干部学习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建立在职领导干部联系离退休干部制度,与联系对象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提供帮助和服务。健全和落实走访慰问制度,县委、县政府每年对离休干部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进行一次走访慰问,每两年走访慰问一次异地安置的离休干部。坚持定期查体制度,每年组织一次离休干部和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健康查体工作。在离休干部出现特殊情况时及时关心看望,生日时,送去蛋糕、祝福等,让老同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组织离退休干部赴武氏墓群石刻、曾庙等济宁政德教育基地学习参观,用儒家思想、孝的文化涵养老干部身心。
二是开展1+N结对老干部活动。对老干部特别是身患重病、失能、高龄、“空巢”等老干部登门核查,了解精神慰藉、学习生活等需求,按照“四就近”原则,精准分类、建立台账,组建若干“1+N”爱心团队,明确帮扶目标和重点,制定个性化结对服务方案,及时提供健康就医、心理咨询等服务,通过建立微信群,开展“送学、送医上门”“微服务”等活动,给老干部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全县16个“1+N”爱心团队为老干部提供了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广受社会好评。
三是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养老作为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县委克服办公条件紧张问题,调配场所,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同时,将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设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扩充功能,向镇街、社区延伸方面作进一步努力,争取尽快把其建设成为活动展演、骨干培训、文化养老的示范基地,发挥好辐射和带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