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陈仁洪
黄顺发
陈仁洪,原名王继祥,1917年11月11日出生于今江西省铅山县紫溪乡沦头村,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妹妹。1920年,他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梁氏拖儿带女改嫁到本村陈家。王继祥8岁起在家放牛,9岁时,家里勉强凑足了学费,供他到邻村西山私塾读书,13岁时,由于母亲未再生养,王继祥被过继给陈家,改名陈仁洪。
紫溪乡地处赣闽交界处,是铅山县最早成立中共组织的地区之一,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人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革命思想在铅山大地广泛传播。1927年11月,方志敏在赣东北五县党员会议上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并制订武装起义纲领。1930年年底,中共铅山县委正式成立,仅紫溪就有280余人参加了共产党,建立了19个党支部。1931年1月,为了加强信江南岸的领导,中共铅山县委和苏维埃政府先后迁到紫溪石垅、郭家、紫溪街吴氏宗祠和吴家大屋等地。陈仁洪的两个哥哥也先后秘密加入共产党,在兄长们的影响下,陈仁洪常常为他们放哨送信。紫溪革命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建立的同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各级组织也随之建立起来了。1930年,陈仁洪加入了共青团,团县委书记陈其水看他办事积极,认真机灵,就安排他担任汪源乡苏维埃团支部书记、儿童团团长。1931年9月,陈仁洪带领汪源乡苏维埃团支部的23名团员集体参加红军,正式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士。
保卫根据地 少年建奇功
在几个月的紧张训练中,县委领导看陈仁洪办事有经验,就把他从红军队伍中留下来。1932年2月,他被派驻黄柏畈战区任团区委书记,负责动员青年参加红军。1932年10月,经区党委书记黄志和介绍,他被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33年9月,铅山县委在紫溪召开第六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陈仁洪当选为县苏维埃主席团委员和县军事部政治委员。会议结束后,县委决定由他担任铅山独立营政治委员,当时他才16岁。有一天,国民党第二十一师驻石塘镇的一个团偷袭紫溪乡。他们趁着夜色翻过云顶庵,于拂晓前悄悄抢占紫溪乡背后一个制高点,但很快被独立营哨兵发现。听到报警的枪声,全营同志迅速进入战斗阵地,掩护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同志向白石岭方向转移。战斗一直进行到下午3点钟,陈仁洪指挥独立营正面反击,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进镇子,国民党军抵抗不住,1000多人慌慌张张往石塘撤退,有的连重机枪都没来得及扛就慌忙逃跑了。
1934年2月11日,陈仁洪带领独立营自石垅向篁碧方向行动,迎接返回闽北的红军五十八团。翌日,闽北分区领导人黄道、黄富武和五十八团领导人黄立贵、陈益等人商定攻打永平县城。2月14日,黄立贵率五十八团、陈仁洪率铅山独立营悄无声息地向县城进发,迅速勇猛地抢占了虎形和刘家源两个山冈,对国民党军形成攻势,经过半天激战,红军击毙击伤敌人7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
1934年12月,国民党驻福建、江西的部队,分别从南、北两路对闽北革命根据地驻地大安街发动进攻,闽北军分区机关、医院、兵工厂都没来得及转移,军分区警卫连英勇阻击敌人,伤亡很大。危急关头,陈仁洪率领闽北教导大队100多名干部战士,在离大安街30多里路的四渡桥高地阻击敌人,坚守了8个昼夜,打死打伤敌人近2000人,为闽北机关的转移赢得了时间。
1935年2月,闽北独立师重建,陈仁洪任红四团一营政治委员,12月起任闽浙赣第二纵队一支队政治委员,1936年9月起任闽浙赣第四纵队一支队政治委员,一直跟随黄道在武夷山脉坚持开展游击战。
石塘誓师 抗击侵略者
1937年8月起,陈仁洪任闽浙赣第四纵队一支队队长,同年秋带领全营战士到石塘,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12月被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陈仁洪任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二营营长。1938年2月25日,部队在石塘河滩誓师,奔赴抗日前线。
繁昌是皖南前线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繁昌保卫战是新四军前期有名的战役,一共经历了5次战役。1938年12月26日,日军纠集敌伪军共300余人,向第五团驻地中分村进行“扫荡”。陈仁洪立即带领战士抢占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猛烈扫射,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迫使敌人退至青山嘴。新四军一鼓作气,顺利攻克了繁昌县城,占领了这个战略要地。
1939年11月,日军第十五师团五六百人在伪军的配合下,携九二步兵炮、八二迫击炮和掷弹筒、轻重机枪,由峨桥、三山、横山倾巢出动。陈仁洪立即和副营长马长炎交换了意见,制订了作战方案。冲锋号声在阵地上骤然响起,战士们随着号声像脱缰的烈马勇猛地冲上山头,日军的迫击炮弹不停地在阵地上爆炸,整个山头浓烟四起,双方的枪弹交织着,连成一片火网。随着11月14日黎明的到来,一场残酷的血战在塘口坝展开了,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新四军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日军的有生力量已被大量消耗,再也没有进攻的能力了。这一仗深深感动了繁昌人民,他们纷纷参战支前,抬担架、送弹药、架小桥、送茶饭,就连国民党繁昌县县长朱镜峨也很受触动,带人抬着担架帮助新四军转运伤员。
1941年4月,陈仁洪任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一营营长,7月任第五十七团副团长、含山地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同年,他在皖南事件中负伤。1942年5月,他进入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二期学习。1943年2月,他任新四军第七师独立团副团长,1945年5月任新四军第七师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11月起任新四军第七师二十一旅参谋长。
解放战争 大显身手
解放战争中,陈仁洪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参谋长,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初,中央军委发来电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决定对部队进行调整。5月12日,陈仁洪接到纵队司令员王必成的命令,立即飞兵北上,奔袭垛庄,断敌后路,把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聚歼在孟良崮一线。第六纵队以神奇的动作直插第七十四师的腹背,占领垛庄后,坐镇临沂的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员汤恩伯才如梦初醒,明白了华东野战军要吃掉第七十四师的战略意图,急忙调兵遣将以解被困之围。15日,华野正面四个纵队合拢,将第七十四师包围得严严实实。经过约两天的战斗,16日下午3点钟,华野下达总攻命令,各部队全线出击,以泰山压顶之势将第七十四师歼灭在山坡上,剩下的人纷纷缴械投降。
1949年3月,陈仁洪任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七十师师长,开始突破长江天险,堵歼南逃之敌。在渡江战役中,第七十师担负第二十四军第一梯队右翼突击师的光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