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八大已胜利落幕,“腐败不除将致‘亡党亡国’”的警讯出现在前后两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讲话中,引发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有分析指出,新领导层屡提反腐关系存亡,展示出对廉洁的高度重视,反腐败将是今后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国外,素有“童话之国”称号的丹麦,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清廉之风扑面的北欧国家。它的廉政建设举世公认,腐败现象趋向于零,几乎绝迹。多年来,丹麦在透明国际的清廉指数排行榜上常常名列第一、第二。他们国家在反腐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探其究竟,也许对我国在反腐败问题上不无借鉴意义。

系统的教育和平等的理念

丹麦政府非常重视平等理念,以及道德、廉洁和法制教育,并通过制度设计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从而减少贫富差距,遏制贪腐。

教育,就是为了使道德观念、廉洁和法制意识深植国民心中。在丹麦,道德教育、廉洁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公务员,则更加重视廉政教育,年轻学生大学毕业初入公务员系统,培训便接二连三,以使他们明了“腐败”的界限。

在丹麦,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规章制度来办,如果你琢磨着走后门或者送礼,反而会导致你的事情办不成。因为丹麦人会这样考虑:“你为什么要送礼,是不是你本身有问题,所以才想到用送礼这种方式”,于是他们反而会加长审核时间。丹麦有句谚语,叫做不要认为你有什么特殊——你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这样的理念必然催生与此相应的体制,突出地表现在财富分配上,丹麦拥有世界上最公平的收入和财产分配制度,以高额税收作为重新分配收入和财产的手段,确保社会的公平公正,并以此实现高福利。

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制度

丹麦对腐败有明确的定义,且有严格的法律条款和监督机制防止腐败发生。刑法不仅对受贿,还对行贿进行了严格规定。完善的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也是丹麦建设清廉社会的一项制度设计,所有人都必须如实申报。相关部门不会允许任何瞒报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要想隐瞒某处财产、土地或其他资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制相当少,行政审批项目非常有限,公共服务实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制度,即资源配置充分市场化。即使政府在必要时对经济进行干预,也不是以垄断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扮演与私营部门同样的竞争者角色。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孕育的廉政制度,也就十分“强健”。

趋零的案件和幸福的国民

为防止官员公私不分,政府各部门、议会、军队等均设有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替出差人员通过旅行社预订旅馆和机票,如果目的地是偏远国家,旅行社无法从丹麦预订,出差官员才可以自行解决。同时,出差人员只能乘坐公共汽车,如果出差地没有公交车辆,才可乘坐出租车。在丹麦,无论你任职于公共还是私人机构,想要浑水摸鱼,不是件容易的事。 

确实,社会整体的清廉,成了国民幸福的保证。荷兰鹿特丹大学“世界幸福数据库”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起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均显示,在过去20多年间,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都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居民,丹麦民众尤为突出。

国民安享幸福,是制度最大的成功,自然,丹麦的廉政制度功不可没。这些可以被从容拷贝的制度或许不能称之为“秘方”,贵在欲效法者结合国情,“对症下药”,且能戮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