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毛主席做内勤

 

                     路来谦口述 王松山整理

 

  我是19648月,以“政治特种兵”的条件参军的,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是二营四连五班战士,先在北戴河值勤,后于19666月调到中南海,是一大队一中队的战士,具体负责毛主席住区的警卫。196828日,又调到毛主席办公室,做内勤工作(负责毛主席住处“丰泽园”室内卫生、整理书报等),直至19738月,才离开了毛主席办公室。从进中南海到离开毛主席身边,度过整整8个最幸福的年头,其中有五个年头是在主席身边度过的。回忆这五个春秋的日日夜夜,我深深感到,毛主席不仅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廉洁自律的伟人。

(一)

  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和国家的伟大领袖,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但他老人家从不居功自傲,不搞一点特殊。与此相反,他的生活却是非常简朴,处处珍惜国家财物,哪怕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也注意节约。他讨厌那些豪华摆设,反对追求个人享受。我到毛主席办公室工作的第一天,就是交接、整理毛主席的仓库。当我看到一双破得很不象样的拖鞋时,就对交接的同志说:“你看这双拖鞋,帮不象帮,底不象底了,还不快扔了,留着干什么?”这位同志看了看我,十分认真地说:“这可不能动,主席还要穿呢!”接着,他向我讲了一段修拖鞋的故事:“一年夏天,我见主席这双拖鞋坏了,就拿到市上修。修鞋匠接过拖鞋看了看,说没法修了。回来以后,我就把这双拖鞋向旁边一扔,给主席换了双新的。可是主席不穿新的,非要旧的不行。我说,旧的没法穿了,鞋匠也不给补了。主席笑了笑说,那就麻烦麻烦你,给我缝一缝吧。于是,我就自己动手补起来。打那以后,毛主席一直穿着它。”听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毛主席的形象更高大了。我非常仔细地收起了这双拖鞋。1967年夏天,一中队副队长陈长江在划火柴给毛主席点烟时,毛主席风趣的说:“自力更生么,我自己来。”陈长江见火柴盒中无火柴,顺手将火柴盒扔在了地下。毛主席看看火柴盒,又拣起来,说:“盒还好好的,以后可以再用嘛。”这件事,使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段教导:“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毛主席的一言一行,真的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

  毛主席除了见外宾以外,一般都是穿着那件半旧的灰色制服。他的衣服旧了、破了,拆洗拆洗、缝缝补补再穿。毛主席还亲自为我们规定,未经他批准,不许为他更换新衣物。记得1972年盛夏的一天,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周福明从外地捎回一件主席的睡衣,并打电话对我说,睡衣上有六个洞,请总后勤部的服装研究所给补一补。我安排补好睡衣上六个洞后,立即给毛主席捎去,但周福明又打电话说,还有一个大洞没补好——这可能是叠装睡衣时,不小心又弄了一个新洞。由此可见,这件睡衣主席已经穿了多年,整件衣服都磨损的很厉害。按说,这件睡衣早就该换一件新的了,可他老人家一定要补补再穿,我们只好按他的吩咐去办。我在整理毛主席室内卫生时,常见他用的小毛巾上有了多处窟窿,但他继续使用。5年中,毛主席仅添了一件新衣服,就是一件毛衣。这是我根据主席的体形,约计尺寸,到北京王府井大街让一家加工商店加工的,主席穿上很合体。

  毛主席的饮食很节省,经常吃一些普通的杂粮,每顿饭四碟小菜,多数是青菜,如空心菜、苋菜、苦瓜、辣椒什么的,有时去供应科买,有时就吃我们在毛主席院子里种的庄户菜。毛主席一般是以吃大米为主,有时也啃一些鲜玉米棒子。他很爱吃红烧肉,但不是每天都吃,隔几天吃一次,一次一小碗。至于山珍海味,高级贡品或什么补品,我们从未见他吃过。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勤俭是中华民族的本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生活上勤俭了,思想上和劳动人民就接近了,人人都要发扬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教诲啊!

(三)

  毛主席的住处,是中南海中一个不大的旧式四合院,叫“丰泽园”。门上涂的油漆几乎褪净了,门板也裂了缝,门前的小桥也坏了,行走不便。管理部门要将这些地方整修一下,主席怎么也不让修。院内看不到奇花异草,没有假山凉亭,除了几棵古松外,空地方全都种上了蔬菜。毛主席的卧室,就更简单了,两间屋用“屏风”分隔,一间是书房兼会客室,一间是办公室兼宿舍。会客室里的沙发也是普普通通的沙发。毛主席睡的木板床上放着一套普通的被褥,床头上搭着一条毯子,是毛主席倚着看书用的,写字台上摆着台灯、电话、砚台、笔筒、毛笔、红铅笔和纸张等。就是在这两间平常又平常的房间里,毛主席处理了多少国家大事,写下了多少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光辉著作啊!

  在生活方面,毛主席对自己要求得很严格。他要我们对他的生活做出计划,不能超支,对他的吃、穿、住、用等都要按规定办事。他老人家按时缴纳家具折旧费,宿舍、厕所使用费,水电费等等,每月缴纳120元,从他的月工资中扣除。主席在六十年代初自动将工资降为400元。毛主席到下边调查研究或视察工作时,带着自己的厨师、理发师,用自己的钱开支生活费,尽量不给基层增加麻烦。

  毛主席拒收基层给他送的任何礼品。毛主席严肃告诫我们:一律拒收送给他的礼品。如果已经送来,就坚决退回去,不便于退的,交办公厅统一处理,并按价将款退回去。我在主席办公室做公务员的5年间,未发现主席收过一件礼品。他的仓库内有一瓶人参酒,酒中的人参是战士在深山中挖到的。可这瓶酒,从我到毛主席办公室工作就放在那里,直至我离开还放在那里原封未动。毛主席不爱喝酒,除了吸烟外,没有什么别的嗜好。

  毛主席自己在生活上很节俭,可听说哪个警卫战士有困难或了解到社会上谁有特殊困难时,却尽量照顾,舍得花钱。有一位小学教师生活困难,毛主席虽不认识此人,但他了解情况后,寄去200元,以解决其无米之炊;一位年老的民主人士生活困难,主席寄去千元。这些钱都是从他个人工资中开支的。按说,解决社会人士的困难,主席批个条子,有关部门就可以解决了,何用他自己花钱?毛主席这样做,更显示了他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注:①路来谦曾为毛主席办公室工作人员,后任山东省昌乐县公安局局长,今已退休。②此稿已在地级晚报刊发过,真实完全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