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酷爱打乒乓球,从小打到老,整整70年。
他打乒乓球时不要命,人送外号“拼命三郎”。
他70岁参加国际乒乓球元老明星赛,荣获亚军。
他曾应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之邀观摩世乒赛决赛。
他留有中外四十多位乒乓名将的签名,是个“追星族”。
他今年90岁,挺过12次脑梗塞,是位不折不扣的健康老人。
他叫王志文,是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老王今年90岁,身体非常健康,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脸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身板结实硬朗。老王说,他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打乒乓球。说着他拿起身边的一支乒乓球拍比划起来,眼神立刻变得异常犀利。瞧他那娴熟的发球动作,我们能想象出他在乒乓球场上那股专注和兴奋的劲头。老王说,他爱乒乓球爱了一辈子。的确,嗜球如命的他注定书写不一样的人生。
乒乓球场上的“拼命三郎”
老王说,他在12岁时接触到乒乓球,可那时候家里太穷,连球拍也买不起,只好找到一块木板,向同学讨了一个里面装有沙子的乒乓球,不停地向墙上推打,最多能推打200多次不落地。在他童年的眼中,乒乓球似乎有种魔力,不断地开启他的兴趣大门。
等到工作后,老王才省吃俭用花10块钱买了一个球拍,正儿八经地打乒乓球。“除了工作,打乒乓球成了自己唯一的乐趣。”老王说,他是无孔不入,只要有点时间,他都要去打几板,有时候干脆把饭带到乒乓球桌旁,嘴里吃着,手上打着。由于痴迷,老王打球超出身体承受限度,导致浑身酸痛,特别是膝盖,经常痛的走不了路,但他忍着痛还要打。球友们看他打球“不要命”,特别给他起了外号叫“拼命三郎”。
这个“拼命三郎”可没白拼命,他代表单位打乒乓球球赛,赢得了不少荣誉。老王说,每次比赛之前领导都会交待: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到了球场,握着对方的手,他就心里想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赢的比赛不是赢给自己,更是为了单位的荣誉。因此,每次打比赛,老王几乎都能抱个奖杯回来。老王是个认真的人,特别是对待自己的爱好。一次跟朋友在乒乓球室打球,为了一球的胜负互不相让,两人一直较量到次日凌晨一点半才罢手,共打了37局(21分制)。
退休后,老王不仅打乒乓球,还跑到各地去看比赛。通过不断地琢磨和练习,老王有了自己的一套打球方法。每次打比赛,对方一听老王的名字,都摇头,不喜欢跟老王做对手,但观众特别喜欢看老王打球。因为他的球路很刁钻,发球准而巧,落点让人摸不到头脑,很具有观赏性。在东营的一次乒乓球比赛中,老王连胜8名对手,气势大振。败给他的对手都不服气,认为老王是撞大运,赶巧了。最后派来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小将凭借体力优势才把老王战胜。在观众心中,留下的不是冠军的面孔,而是连打13板没有“打死”的老王,和一个“怪球手”的称号。
“世界第二”也要追星
1994年,70岁的老王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乒乓球元老明星赛。在赛场上他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四强。四强赛他的对手来自马来西亚,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比赛前马来西亚选手要先打几个练习球,老王说不会打,因为他没受过专业训练。对手一看老王连练习球都不会打,十分瞧不起,认为自己轻松就能进入决赛。可真开始打比赛了他才认识到自己判断失误。老王刁钻的球风使了出来,他连接都接不住。结果老王完胜马来西亚选手,而对方却暴跳如雷,指着老王一阵外语,经翻译解释,他怪老王不按常理出牌。在最后的决赛中,老王败给了日本的一位老将,这让老王十分遗憾。但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能拿70岁组的世界第二那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事儿了。
每当有乒乓球赛事的时候,老王总是兴致勃勃地看完每一场比赛,即便赛事在凌晨。要是球赛在山东举办,那老王非得亲自跑去看不可。他有一个“宝贝”退休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充满艺术色彩的人名,老王高兴地说,这些都是中外知名的乒坛球星的签名,有刘国梁、孔令辉、王皓、瓦尔德内尔、波尔等四十余人的。
想要获得这些签名可不容易,每次他们比赛完的时候,人们纷纷挤过去要合影或签名,老王也不例外,来可不能白来,得留下点什么。一次,国手孔令辉打完球非常疲惫,不想再给球迷签名,可外围有大约6000人等着要一个签名的机会。大家眼看着孔令辉就要离开,老王大吼一声:孔令辉!你过来!孔令辉一看一位老者在人群中喊他,十分诧异,老王不折不扣,依旧高声道:给我签名!最终孔令辉只给老王一人签了名后才离开。
由于老王对乒乓球的热爱和执著,一次偶然的机会,老王还见到了老乡蔡振华,国家乒乓球队主教练。当蔡振华得知老王不间断打乒乓球将近70年时,翘起了大拇指,连连夸赞老王,还邀请他去北京观摩世乒赛决赛。老王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感觉特别快乐。
打赢人生里的“健康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王感到自己身体大不如以前灵活,需要为以后多做些打算。老王做了两件事:第一,和5位球友共同发起成立省直机关老年体协乒乓球协会;第二,打满70年,果断停止这一项运动,改换其他方式继续锻炼。
如今,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省直机关老年体协乒乓球协会已发展到300多人,老王虽然不再打球,但依旧是协会的副秘书长。放弃打乒乓球这项运动,老王是做了深思熟虑的。和他一起打乒乓球的球友,有不少就是自不量力,认为自己还是以前的状态,导致骨折,十分痛苦。老王也不希望自己步履蹒跚地去打球,之前的70年,他已经很满足了。如今老王洒脱地退出,平时只不过看看球赛而已。
打乒乓球的运动员都会有腰肌劳损,痴迷于打球老王也不例外。后来他经好友的推荐去了山东电力医院,用消炎止痛的超短波等五种治疗方式,加上服用中药调理,治好了这一顽疾,这让老王感到是个奇迹。另外,老王在70多岁时就爆发了脑梗塞,又连续出现共计12次,每次都抢救及时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家人和朋友都说是个奇迹,大夫说这应该归功于打乒乓球。几十年不间断地打球使得全身血液循环优于常人,出现了症状一打针就能很快将血栓冲去。可以说是昔日的乒乓球锻炼成就了今日健康长寿的老王。
老王说,打乒乓球的人都比较聪明,因为在球场上要琢磨对手球路,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打球方式,所以会经常动脑。现在虽然不打球了,但他给自己编了一套健康保健操,包括牙齿、眼睛、耳朵、颈椎四个部分,每天雷打不动地锻炼。要说成果,老王哈哈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迅速从沙发站立起身跟我握手,给了我一个最“真切”的答案。
看着老王健康的身影,我不禁暗暗惊奇:都说小乒乓球里蕴含着大智慧,我想老王不仅领会了这种智慧,还把它带到了自己健康的生活里。
他打乒乓球时不要命,人送外号“拼命三郎”。
他70岁参加国际乒乓球元老明星赛,荣获亚军。
他曾应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之邀观摩世乒赛决赛。
他留有中外四十多位乒乓名将的签名,是个“追星族”。
他今年90岁,挺过12次脑梗塞,是位不折不扣的健康老人。
他叫王志文,是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的一名退休老干部。老王今年90岁,身体非常健康,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脸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身板结实硬朗。老王说,他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坚持打乒乓球。说着他拿起身边的一支乒乓球拍比划起来,眼神立刻变得异常犀利。瞧他那娴熟的发球动作,我们能想象出他在乒乓球场上那股专注和兴奋的劲头。老王说,他爱乒乓球爱了一辈子。的确,嗜球如命的他注定书写不一样的人生。
乒乓球场上的“拼命三郎”
老王说,他在12岁时接触到乒乓球,可那时候家里太穷,连球拍也买不起,只好找到一块木板,向同学讨了一个里面装有沙子的乒乓球,不停地向墙上推打,最多能推打200多次不落地。在他童年的眼中,乒乓球似乎有种魔力,不断地开启他的兴趣大门。
等到工作后,老王才省吃俭用花10块钱买了一个球拍,正儿八经地打乒乓球。“除了工作,打乒乓球成了自己唯一的乐趣。”老王说,他是无孔不入,只要有点时间,他都要去打几板,有时候干脆把饭带到乒乓球桌旁,嘴里吃着,手上打着。由于痴迷,老王打球超出身体承受限度,导致浑身酸痛,特别是膝盖,经常痛的走不了路,但他忍着痛还要打。球友们看他打球“不要命”,特别给他起了外号叫“拼命三郎”。
这个“拼命三郎”可没白拼命,他代表单位打乒乓球球赛,赢得了不少荣誉。老王说,每次比赛之前领导都会交待: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到了球场,握着对方的手,他就心里想的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赢的比赛不是赢给自己,更是为了单位的荣誉。因此,每次打比赛,老王几乎都能抱个奖杯回来。老王是个认真的人,特别是对待自己的爱好。一次跟朋友在乒乓球室打球,为了一球的胜负互不相让,两人一直较量到次日凌晨一点半才罢手,共打了37局(21分制)。
退休后,老王不仅打乒乓球,还跑到各地去看比赛。通过不断地琢磨和练习,老王有了自己的一套打球方法。每次打比赛,对方一听老王的名字,都摇头,不喜欢跟老王做对手,但观众特别喜欢看老王打球。因为他的球路很刁钻,发球准而巧,落点让人摸不到头脑,很具有观赏性。在东营的一次乒乓球比赛中,老王连胜8名对手,气势大振。败给他的对手都不服气,认为老王是撞大运,赶巧了。最后派来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小将凭借体力优势才把老王战胜。在观众心中,留下的不是冠军的面孔,而是连打13板没有“打死”的老王,和一个“怪球手”的称号。
“世界第二”也要追星
1994年,70岁的老王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乒乓球元老明星赛。在赛场上他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四强。四强赛他的对手来自马来西亚,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比赛前马来西亚选手要先打几个练习球,老王说不会打,因为他没受过专业训练。对手一看老王连练习球都不会打,十分瞧不起,认为自己轻松就能进入决赛。可真开始打比赛了他才认识到自己判断失误。老王刁钻的球风使了出来,他连接都接不住。结果老王完胜马来西亚选手,而对方却暴跳如雷,指着老王一阵外语,经翻译解释,他怪老王不按常理出牌。在最后的决赛中,老王败给了日本的一位老将,这让老王十分遗憾。但在我们普通人眼里,能拿70岁组的世界第二那也是十分了不起的事儿了。
每当有乒乓球赛事的时候,老王总是兴致勃勃地看完每一场比赛,即便赛事在凌晨。要是球赛在山东举办,那老王非得亲自跑去看不可。他有一个“宝贝”退休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很多充满艺术色彩的人名,老王高兴地说,这些都是中外知名的乒坛球星的签名,有刘国梁、孔令辉、王皓、瓦尔德内尔、波尔等四十余人的。
想要获得这些签名可不容易,每次他们比赛完的时候,人们纷纷挤过去要合影或签名,老王也不例外,来可不能白来,得留下点什么。一次,国手孔令辉打完球非常疲惫,不想再给球迷签名,可外围有大约6000人等着要一个签名的机会。大家眼看着孔令辉就要离开,老王大吼一声:孔令辉!你过来!孔令辉一看一位老者在人群中喊他,十分诧异,老王不折不扣,依旧高声道:给我签名!最终孔令辉只给老王一人签了名后才离开。
由于老王对乒乓球的热爱和执著,一次偶然的机会,老王还见到了老乡蔡振华,国家乒乓球队主教练。当蔡振华得知老王不间断打乒乓球将近70年时,翘起了大拇指,连连夸赞老王,还邀请他去北京观摩世乒赛决赛。老王回忆起这段经历总是感觉特别快乐。
打赢人生里的“健康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王感到自己身体大不如以前灵活,需要为以后多做些打算。老王做了两件事:第一,和5位球友共同发起成立省直机关老年体协乒乓球协会;第二,打满70年,果断停止这一项运动,改换其他方式继续锻炼。
如今,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省直机关老年体协乒乓球协会已发展到300多人,老王虽然不再打球,但依旧是协会的副秘书长。放弃打乒乓球这项运动,老王是做了深思熟虑的。和他一起打乒乓球的球友,有不少就是自不量力,认为自己还是以前的状态,导致骨折,十分痛苦。老王也不希望自己步履蹒跚地去打球,之前的70年,他已经很满足了。如今老王洒脱地退出,平时只不过看看球赛而已。
打乒乓球的运动员都会有腰肌劳损,痴迷于打球老王也不例外。后来他经好友的推荐去了山东电力医院,用消炎止痛的超短波等五种治疗方式,加上服用中药调理,治好了这一顽疾,这让老王感到是个奇迹。另外,老王在70多岁时就爆发了脑梗塞,又连续出现共计12次,每次都抢救及时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家人和朋友都说是个奇迹,大夫说这应该归功于打乒乓球。几十年不间断地打球使得全身血液循环优于常人,出现了症状一打针就能很快将血栓冲去。可以说是昔日的乒乓球锻炼成就了今日健康长寿的老王。
老王说,打乒乓球的人都比较聪明,因为在球场上要琢磨对手球路,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打球方式,所以会经常动脑。现在虽然不打球了,但他给自己编了一套健康保健操,包括牙齿、眼睛、耳朵、颈椎四个部分,每天雷打不动地锻炼。要说成果,老王哈哈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迅速从沙发站立起身跟我握手,给了我一个最“真切”的答案。
看着老王健康的身影,我不禁暗暗惊奇:都说小乒乓球里蕴含着大智慧,我想老王不仅领会了这种智慧,还把它带到了自己健康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