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限不住的烦恼
笔者也有幸参加了一个宣传“绿色消费”的活动,活动下来,感觉到“限塑令”还存有若干硬伤。
其一,宣传不够。在农贸市场,笔者见到还是“白色飘飘”。问起消费者,很多人表示忘记“限塑令”从即日起实施了。问摊主,摊问反问,不用塑料袋用什么?有一卖包子的摊主直接表示,如果每个塑料袋收费2毛,那么这些包子要直接留给自己食用了。甚至有摊主质问:用塑料袋碍你什么事?
在“限塑令”刚出台之际,我们还能见到不少宣传。然而之后,这样的宣传却明显少了。尤其接近6月1日的几天,本应是宣传的集中期,可让人失望的是,无论是媒体还是相关部门,关于“限塑令”的宣传都少得可怜。正是因为宣传的乏力,直接导致施行当日,商家、消费者对“限塑令”的陌生。
其二,处罚不力。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曾联合发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商品零售场所有不标明塑料购物袋价格,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之一的,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问题的关键是,到底谁来处罚,怎么处罚?
由于宣传的不力,应对措施的不实,导致仍然有大量的小摊贩免费提供塑料袋甚至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对于大型超市,相关部门可能更有处罚方法,对于大量的小摊贩,如何处罚?而且一只小小塑料袋,有多个婆婆管,除了商务、发改委、工商之外,还有环保、质监等多个部门。也正是由于婆婆众多,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前期的宣传不到位。在执行期,虽然婆婆众多但又有哪个婆婆主动愿意担这一责任?
其三,替代品烦恼。笔者看到,很多商家都购进了大量的无纺布袋和纸袋以替代塑料袋。这些布袋,一来价格高——笔者参加的活动,向市民免费发放的布袋采购成本即达到5元;二来使用次数也有限。据称,一个无纺布袋最多可反复使用10次。更大的问题在于无纺布袋的清洗较为复杂,很难一次清洗干净,由此直接导致在清洗时浪费更多水资源。
用纸袋不仅同样价格偏高,而且防渗、隔热性能差,更会造成木材的大量浪费。有数据显示,每生产4万个纸餐盒就需一吨纸浆,需砍伐300多立方米的树木,而造纸过程中又会对水造成污染。也就是说,这些替代品会造成新的浪费和污染。
笔者豪不否认“限塑令”施行的必要性,但以为在硬伤不修复的情况下,其实际效果可能有限,而且还会产生若干新的、想不到的问题——这是主管部门无法绕过的门槛。亡羊补牢犹未晚,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宣传,从改变消费习惯入手推行绿色消费;同时集中权力,别把婆婆设置得太多;更重要的是,要寻找好替代品,别过分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更不要造成新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