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庄镇地处薛城城南新区,辖40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4万人,是建设中的薛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区内居住离退休干部1200余人,其中组织关系纳入镇管理离退休干部246人、离退休干部党员86人。近年来,特别是中央省、市“意见”实施以来,适应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暖心、传承、聚力、余热、示范五项工程为统领,积极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突出四个坚持,着力构建文化养老新格局,赢得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支持和欢迎。被评为“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全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先进集体”

一、坚持阵地共建共享,推进文化服务多元化

随着薛城城区东扩南移,常庄镇实现了从城郊镇向中心城区的转变,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从注重待遇养老向注重文化养老转变,是党政一班人一直在思考的重大课题。针对离退休干部文化活动阵地少、投入不足的实际,将文化养老纳入全镇公共文化服务和城市建设规划布局,整合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多渠道增加文化阵地建设投入,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服务多元化。一是建立文化养老多元投入机制。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利用土地入股、增加财政民生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拓展社会化文化养老阵地。2012年以来,先后多渠道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达1.2亿元。创新社区资金分配和投入机制,公共设施投入和运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解决了社区资金投入和经费不足难题。二是规划建设公共文化养老阵地。抓住城南新区加快建设的机遇,结合城中村改造,先后规划建设市民广场、游园5处,兴建老干部晨晚练点20余个,奚仲广场、城市森林公园、锦阳河休闲景观带等一批文化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成为老干部等老年群体的重要活动场所。三是打造社区文化养老示范基地。结合社区六进活动,着力打造社区文化养老示范基地。投资1000余万元,通过购买、租用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在11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了文化广场、老干部活动站(室),设立了社区书屋和阅览室,拓展了文化养老功能,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各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其中7个社区文化服务场所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特别是在种庄社区投入50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离退休干部文化活动示范基地,建成室内公共服务阵地面积2100平方米,室外文化活动场所面积300平方米,购置了LED全彩数字显示屏,设置了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室等功能室,免费向社区老干部开放,成为全镇乃至全区社区文化养老新亮点。

二、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推进文化学习制度化

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将离退休干部纳入全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完善政治理论和文化学习制度,推进文化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一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镇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围绕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目标要求,我们将离退休干部党员情况全部登记建卡立档,引导其参加党内组织生活,鼓励其参与居住地党组织活动,通过三会一课制度、举办专题辅导报告会、党委书记讲党课、集中学习交流等形式,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深入参与学习教育,确保离职不离心、离岗不离党。二是发挥镇老年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实施镇老年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了高标准教室和活动室,并加强与区老年大学交流互动,开设了多个专业和特长班次,适时聘请专家授课,受到了老同志的欢迎。同时,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对20名体弱及卧病在床的老干部党员,派专人送学习资料上门,在家中为他们上党课三是坚持固定学习日制度。在每月28日固定党员活动日基础上,我们把每月16日定为老干部集中学习日,老干部党组织提前安排学习内容。每到集中学习日,不用每次专门下发通知,大家都会主动组织、自觉参加,多年始终坚持并一以贯之,受到了老干部的一致好评。四是免费为老同志订阅刊物资料。狠抓社区书屋和阅览室建设,累计订阅各类图书刊物1.1万余册。镇里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2万余元,为离退休干部免费订阅枣庄日报、《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家庭健康》等报刊杂志,让老同志及时了解上级方针政策,及时掌握各种新知识、新信息。

三、坚持强化组织凝聚,推进文化参与个性化

结合离退休干部信息统计工作,建立离退休干部人才信息库,依据每个人的专业专长、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实施组织建设凝聚,吸引老干部发挥特长,激发参与热情,推进文化参与个性化。一是发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深入推进五好离退休干部组织创建,参与优秀活动日评比。镇党委政府每年2次组织老干部参观重点项目现场、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建议,并聘请70余名老同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宣讲报告团等工作,使其成为活跃在一线的几大员。通过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融入文化养老活动,实现了以文化育活动、以活动促党建、以党建增活力。二是发挥老年学校和活动中心的凝聚作用。以镇老年学校和活动中心为平台,组织离退休干部轮流上讲台,每月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定期举办教学成果展示,变文化学习为文化参与,增强了对老同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年来,参加镇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学习活动的总人数达800多人次。三是发挥老干部(老年)社团的凝聚作用。先后成立了东兴艺术团、老干部书画协会等5个老干部社团组织龙头,组建模特队、广场舞、太极拳等兴趣爱好文体团队20多个,吸收一大批老干部和老年人热情参与,成为活跃在广场和社区的生力军。多个社团项目和编排参演节目,先后获得山东省情暖夕阳服务项目优秀奖、全市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优秀奖和首届老干部文化艺术节二等奖、薛城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三等奖。通过以相同兴趣、爱好、特长或自身需要为基础的组织凝聚,吸引了老干部等老年群体的广泛参与,不仅实现了其自身学乐康为,也拉动和活跃了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

四、坚持创新平台载体,推进文化活动常态化

适应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需求,积极搭建文化养老平台载体,创新文体活动形式,做到活动天天有、演出场场新,推进老干部文化活动常态化。一是组织开展文化传承和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创建五好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争当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活动,利用七一、十一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等重大节庆,走访看望抗日战争时期及建国前老党员老干部,组织到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等党性教育基地缅怀先烈,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传承红色文化。二是组织开展畅谈建言凝聚正能量活动。扎实开展“畅谈薛城新变化、建言党的十九大”活动,引导老同志畅谈十八大以来的新成就、新变化,先后组织开展了畅谈讨论、调查走访、座谈研讨、访谈、网上畅谈等六项专题活动,召开座谈访谈会3次,参加老干部达50余人次。三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汇演展示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举办一次群众文艺汇演、举办一次棋牌大赛,成功举办了薛城珠江社区首届邻里文化节、邻里美食秀。组织引导老干部积极参加全市老干部文化艺术节和薛城区消夏晚会、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四是构建老干部网上家园。组织举办老干部学网用网专题培训班,引导老干部用好老干部之家网。在珠江社区试点创建集智慧党建、智慧民生、智慧医疗、智慧生活为一体的智慧社区,配置电脑12台、打造多媒体功能室2个,建立了社区智慧服务系统,并引导老干部加入社区微博、QQ群、微信群,搭建新型沟通交流平台,及时解决老干部诉求,打造了高标准的为民服务和文化养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