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岁月蹉跎/戎马倥偬/立党为国/枪林弹雨/烽火忘我/理想永存/信仰不辍/勤奋一生/有功有过/功归于党/过应自约/执著追求/终生不歇/我写我歌/后人评说

                                          ——姜 崑

49日上午,山东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姜崑的老伴尹玉兰给《家》刊打来电话。她在电话里说:姜司令上个月30号走了,他走前专门交代丧事要从简,不通知亲友,不举办遗体告别仪式,所以,我就没告诉“家”。不过,姜司令走前我们商量过,他走了以后,想通过“家”告诉老战友、老朋友们一声他走啦,以免大家惦记他……

姜司令老两口和《家》刊彼此感情很深,十几年间,《家》刊的编辑换了几茬,每一茬姜司令都叫得上名字,每一茬都到他们家里吃过饺子。只是,当年的素馅饺子余味犹在嘴边,姜司令却永远见不着了……

最正确的选择:参军当八路

1919年,姜崑出生于莱芜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虽然家穷,自幼好学的他还是克服各种困难读到了师范。1937年抗战爆发,10月,战火燃到了山东。日军在山东无恶不作,姜崑的家乡和庄镇就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大半个村庄被夷为平地,村民死伤严重。当时已有18岁的姜崑看到家乡惨不忍睹的景象,握拳立誓:一定要把小鬼子赶出去。

当时山东人民抗日烽火风起云涌,到处都有人拉武装建立抗日游击队伍。在那时,有的人拉起几十人至上百人的队伍,即自称为某某司令。老百姓常常讽刺说:“真是司令多如牛毛”。

在姜崑的家乡博(山)莱(芜)地区活动的抗日武装就不少,其中既有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也有国民党的游击队。那时,各地学校招生的消息也很多:有福建国民党招收宪兵的宪兵学校;有驻莱芜国民党69军招收学生兵的军官学校;也有中共苏豫鲁皖边区省委招生的山东岸堤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等等。在这么多选择里,虽然都是抗日,却又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国民党招兵有钱拿,当宪兵月薪大洋50元;上军官学校月薪大洋30元。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就寒酸了很多,不仅实行供给制没有钱拿,生活条件也非常艰苦。反正都是抗日,为此,姜崑村里好几个同伴选择了国民党的军队。

可姜崑不一样。姜崑亲眼看到过国民党部队是怎么恐日丧胆,闻风溃逃,怎么兵匪不分搜刮百姓的。所以,姜崑对国民党的军队毫无好感。倒是在上学期间,姜崑时常听到共产党领导红军在南方闹革命的消息。暗地里,姜崑对共产党非常拥护。所以,即使条件艰苦,姜崑还是毅然选择报考了抗日军政干部学校。

饿着肚子、光着脚,也要把鬼子打跑

当八路确实苦,除了那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一腔热血外,吃的、喝的、药品和武器装备要啥啥没有。在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姜崑所在的鲁中军区二军分区十一团三营七连坚守在蒙阴辽阳崮上。位居高山,朔风呼吼,冰天雪地,战士们不但没有棉衣,多数人连鞋袜都没有,他们就光着脚踏着冰雪站岗放哨。那种痛苦,只有超强的革命意志才能忍受。就在那时,姜崑突发疟疾,因为无药治疗,疟疾前后折磨了姜崑五年。每年下半年都会发作,两天一次,每次都有6个小时处于极冷、高烧病态,全身骨架如同碎了一样。可这丝毫没影响姜崑行军打仗。

194310月底,沂蒙抗日根据地周边的敌人集结了约6万日伪军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姜崑的七连和八连奉命扼守根据地中心的南、北岱崮,以牵制敌人扫荡兵力,配合主力部队粉碎敌人扫荡。当时的装备是真正的小米加步枪,七连唯一的一挺老掉牙的捷克式轻机枪,打出的子弹有的还横着飞行。为了节省子弹多消灭敌人,姜崑要求战士采取“三不打”的做法:距敌人远了不打,步机枪瞄不准不打,敌人不接近到手榴弹投掷距离不打。当敌人气喘吁吁进攻到山崮下面时,各种火器再一齐开火。这种打法让敌人几次进攻都狼狈溃退。就这么坚守了10日,敌人黔驴技穷,极为狠毒地出动飞机施放窒息性毒气。当时,姜崑又突发疟疾,在坑道里昏迷不醒无力动弹。多亏战士们将他抬出坑道进行人工呼吸才清醒过来。11月底,扼守任务结束,七连和八连主动撤出阵地,敌人毫无阻挡地“占领”了两个空荡荡的山崮,一无所得。随后,讨伐吴化文、收复沂水、蒙阴、临沂……姜崑圆满完成了自己当年抗战到底的誓言,把鬼子赶出了中国。

打过长江去,占领总统府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姜崑就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和里勾外结。1939年,国民党51军进入沂蒙地区后,名为抗日,实际上与日寇从未有过触及,而是与汉奸吴化文部并肩驻防、和平共处,对我抗日根据地倒是不时侵犯。194111月,日伪军五万余人对沂蒙地区大扫荡,对51军部队一枪未发,专攻我大崮独立团坚守的阵地,而且将我大崮、龙须崮等阵地攻下后,全部交给51军驻守,这充分说明了国民党与日寇的勾结。所以,在蒋介石破坏了国共两党停战协议后,姜崑又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中。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国民党反动派反动统治的灭亡。在史料中少有人对这一段特别提及。因为占领南京的是35军,而35军的军长就是在济南战役中起义的,被姜崑和战友们恨之入骨的汉奸吴化文。其实,虽然占领南京的35军军长是吴化文,35军却基本上可以说是山东部队,因为,里面原鲁中南纵队的战士占了大多数,姜崑所在的原鲁中南纵队46师就整编为了35104师,姜崑任104师作战科的科长,而第一个冲进总统府的就是1043123营。这一段故事,《家》刊在2008年第6期《南征北战山东兵之占领南京、冲进总统府,山东兵名扬石头城》一文中有过详细的讲述。

1949424日上午8时,35军列队进入南京城,104师为先头入城第一梯队,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南京各大、中学校师生及广大市民倾城出动,夹道欢迎。南京各大学师生一手高举用白纸黑字书写的“天亮了”大字木牌,一手拿着刚刚谱写的“天亮了”歌曲,高声齐唱,欢迎解放军入城。看到“天亮了”这三个字,姜崑心里百感交集。

听党的话,党要上哪就上哪

姜崑这辈子不寻常的是,他曾在三个军种的部队里当过领导,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这辈子听党的话,党要去哪就去哪。1950年,35军军部及直属部队炮团结束浙江金华剿匪任务进驻南京,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姜崑穿上藏青色的呢子军装成为为解放台湾准备的第五舰队登陆舰大队大队长,后又成为山东省公安总队总队长,直到1981年作为山东省军区副司令离职休养,姜崑又连续十二届被推选为省军区济南第二干休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90岁。姜崑说,我虽老了,做起事来有时力不从心,但我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只要我干一天,也要对党的事业认真负责。

    2013330540分,姜崑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他的老伴尹玉兰说,姜司令走得很安详,没有遭罪,他走前说,他可以去和他的老战友们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