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无价,民心至尊。

   时隔了那么多年,李豆罗这位退休在家的“平民市长”,依然被人们念叨和记挂着,因为南昌这座城市所绽放出来的盛世光华与勃勃生机,与他高品质做人、低格调为官、严要求办事的精神分不开。

   李豆罗是一位从农村基层一步步上来的领导干部。20016月,他出任南昌市代市长,7月被选为市长。他上任前两个月,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南昌市考察时明确提出:南昌市是江西的形象、江西的窗口,要充分发挥南昌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推动全省经济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使南昌早日成为环境优雅、适宜居住的现代文明的花园英雄城市,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因此,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光荣。于是,他一上任便围绕富民强市、做好“两篇文章”这个目标,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他主持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强调全市上下要开阔视野,开拓进取,为实现南昌经济跨越式发展不懈努力;不久在八一广场举办了“建设花园城市规划构思征询意见”大型活动,征询市民意见9827条;接着又举办了“南昌城市发展战略研讨国际咨询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对南昌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和旧城改造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还邀请了中国规划院、上海规划院及香港、美国哈佛大学等规划设计方面的专家,参与南昌市规划设计。在《南昌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修正案》被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正式公布后,他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一江两岸”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上。抓工程、上项目,一步一个脚印,不久红谷滩这座漂亮的新城,便以她特有的现代化风姿,巍然耸立在赣江西岸,她的每一幢建筑都成了一个跳跃的音符,每一条街道都是一篇优美的乐章!

    一个城市的崛起,关键是经济。在市委的领导下,李豆罗带领市政府一班人以“工业加速南昌崛起”的壮志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依托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科技园等一系列园区,以及现有的优势企业,打造新型工业化的雏形,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纷纷落户南昌,很快使南昌初步形成了汽车、医药、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家电制造业的基地格局。2003年,南昌市的经济增速,居中部6个省会城市之首,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茅。2004年,他又带领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对接沿海、错位发展”上狠下功夫,朝着“十大产品制造基地”的建设目标迈进。这年年终盘点,全市交上了一份“三个百亿元”的答卷: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GDP比上年增长10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净增100亿元,顺利地实现了孟建柱书记代表省委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

    在李豆罗担任南昌市市长的5年里,南昌市赢得了“世界动感都会”“国家卫生城”“全国楹联文化城”“全国综治先进城市”“人居环境奖”等一系列殊荣;民生工程也有长足的进展,全市开展了全民创业活动,社保医保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起了多处休闲广场,疏浚了玉带河,整治了内外八湖及300多条小街小巷,并在农村新修了5700多公里的进村公路,开挖了5340口门塘和山塘,兴建了35所农村敬老院,改造了86所乡村卫生院,解决了159个村5.67万农户的吃水用水困难。

    2006年年底,李豆罗转岗到了南昌市人大常委会担任主任。一上任,他就提出了“服务中心,关顾大局,演好主角,当好配角”的工作思路,要求大家代表好人民的利益,执行好人民的意志,行使好人民的权利,做到“内抓管理,外拓局面,奋发有为,为而不争”、“让市委放心,让政府舒心,让自己开心”。从而,使得南昌市人大对外有了个好名声,对内有了个好环境,机关有了个新气象,工作有了个新局面。

    20101月,李豆罗根据干部任职年限的有关规定,主动辞去了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职务,告别政坛回到了生他养他的进贤县前坊镇西湖李家,成了一位“青岚农夫”,开始了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活。

    西湖李家,位于乌岗山麓、青岚湖畔,是个山水相济、田园秀美的村庄,有500多户人家、2200多人。尽管李豆罗已离村40余年,家乡没有什么亲人,但乡亲们都把他当作自家人看待,他一回到村里,生活上的事情都给安排得妥妥帖帖的。

    李豆罗没有忘记,早在2005年下半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省委和市委在南昌市确立了1000个自然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其中西湖李家也在试点的自然村之列。他转岗到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后,西湖李家改为他的帮扶挂靠点。他真抓实干,试点工作颇有成绩,时任省委书记的孟建柱在2007522日专门作出书面批示:“豆罗同志转岗后,仍然关心新农村建设,很好。”这既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西湖李家的赞赏,他决心按照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把西湖李家的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回到村里没过几天,李豆罗便被村民们推举为村民理事会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组的总顾问。从此以后,他没有一天消停,不是到田间地头转转,就是到村里新开建的工地上看看,或是串门走户,到村民家中去听听他们的呼声与建议。

    在村里召开的动员会上,李豆罗满怀深情地对大家说:“西湖李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钱多少,起根发苗在这里,落叶归根也要到这里,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把她打造好!打造成什么样?我认为应该是‘传承李氏文化,恢复古村精华,重描青山绿水,美我故乡天下’,努力营造‘马头墙,红石路,碧绿水,满村树,文化兴,民风朴’的特色景观,使西湖李家真正成为一个文化旅游生态新农村。”这贴人心窝的话语,深深地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整个会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大家纷纷表示要按照他提出的要求崭劲干,在这古老的乡村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来!

    西湖李家有600多年的历史。那一栋栋明清时期的古宅,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已经斑斑驳驳,有的甚至成了危房。为整治村容,当时上级政府仅拨给村里10万元启动资金,资金缺口很大。李豆罗同村里的干部一商量,便在陇西堂前搭起了一个临时棚子,发动村民开展自发捐款活动,一天就收到捐款24万多元,初步解了燃眉之急。这一义举既激发了本村村民投身保护古宅、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也感动了周围百姓,震撼了社会各界,从此一个“不论村内村外、不论乡内乡外、不论县内县外、不论市内市外、不论省内省外、不论境内境外、不论国内国外”的多元投入、多方支持的友好相助活动,在村里别开生面而持续不断地开展起来了。经过3年的苦战,全村336栋房子全部修缮一新,青砖黛瓦,马头墙隔,一派古韵。9500多米长的26条村巷,也全部整治到位,不仅地面铺上了红石,开设了排水沟,而且做起了文化墙,并在215个门头刻上了“三字经”、“二十四孝”和“李氏名人”的图画。夜幕降临,135盏路灯亮光闪闪,人们穿行在这高墙深巷的古宅建筑群中,宛如进入一个历史与现实交叠相映的神秘天街。

    在村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的同时,李豆罗借鉴城市管理的经验,引导村民不断优化居住环境。在加强对村民进行卫生教育的基础上,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加强了村庄的卫生保洁管理,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卫生保洁机制。全村先后打出了160多口小机井,建起了15座公厕,购买了500个垃圾桶、2辆清运车、1辆抽粪车、2台焚烧炉,开辟了50个垃圾收集点和一个填埋场,聘请了6名专职保洁员,每天进行清运和处理。如今的西湖李家,爱清洁、讲卫生已蔚然成风,被评为南昌市“卫生村”。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湖李家森林覆盖率还不足5%,水土流失相当严重。李豆罗在整治村容村貌的同时,还鼓励和带动乡亲们大力植树造林。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共栽下50多万棵树,整个村庄,里里外外,都披上了绿装。现在,西湖李家成了“人的乐园”“鸟的天堂”“江西省生态文明村”和南昌市“生态文明示范自然村”。

    西湖李家虽然依山傍水,但每到夏末秋初以后,随着鄱阳湖的水位下降和雨水的匮缺,大片土地却成了“有就收、冇就丢”的“望天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李豆罗和村干部们组织劳力,先后加固了邓坊垅的南堤和北堤,清挖了村庄周围的10口山塘,兴修了联结门塘的东西两条水渠,疏浚了庙山、乌岗山和白羊山脚下的排洪沟,兴建了3个排灌站,并本着“顺其自然、不推不砍、水流车转、表土不乱”的原则,对全村2900多亩耕地进行了田园化改造,使之形成“田成方,路成行,沟砌石,树两旁”的新格局,既提高了地力,又方便了管理,平均每亩农田的粮食产量比以前增加200多斤。西湖李家,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中国幸福村”。

   李豆罗看到村民在衣食丰足之后,对文化表现出了旺盛的需求,又多方筹集资金,组织人员在村里建起了广播站,办起了农家书屋,开通了有线电视,恢复了村民活动室,并在村口建起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古戏台和一个8800多平方米的红石广场。戏台和广场的建立,为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村民们在这里举行的“板凳龙”和“百桌年饭”活动,分别获得了2009年和2011年全国“中华节庆文化奖”。省、市、县乃至全国的一些大型文艺活动也常到这里举办。如电影《命根》《八大山人》就曾在这里拍摄过镜头,第三届中国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及小康电视工程颁奖典礼也在这里举行。在李豆罗的精心策划和督导下,村里还建起了全国罕见的“农夫草堂”和“农博馆”,收藏了数千件展品。这些展品盖出当地,古灿胪列,绮华纷呈,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中国农村的发展轨迹、先辈的生活痕迹、农耕文化的脉迹。开馆以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赞不绝口。

   有道是,天道酬勤。现在,一个“规划有序,环境整洁、景观生态、产业发展、村风文明”的新村盎然展现在人们面前,西湖李家成了“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南昌市十佳旅游景观名村”。一到节假日,这里便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给村里增添一种无以言表的祥和气氛。

   链接

   李豆罗,江西进贤人,19467月出生,1970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11月参加工作。他当过生产队记工员,也做过主持工作的公社党委副书记,还当过团县委书记。他先后担任过进贤县和新建县县委书记、南昌市农委主任,1992年起任南昌市副市长,2001年起任南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他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还兼任过江西省书协顾问、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比利时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名誉主席,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书法大赛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