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被誉为“军中秀才”曹云忠从省武警总队司令员的位置上退休了。很多人担心他在马背上奔波了大半辈子,突然下马,停止奔跑会很不适应。他却乐呵呵地说,将军下马更从容,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终于可以做些我喜欢的事情了。曹云忠自幼喜爱书法,字写得漂亮,文章也漂亮,在军中常被人称赞为文武将军。但他常因为工作繁忙不能专注究其深奥而遗憾。如今,补憾的机会终于来了,他便一头扎进翰海墨池,畅游其中,乐此不疲。

   以书会友

   成立长城书画院

   曹云忠的书法开始师承二王,打下坚实基础后又兼学百家。他每天6点起床,临帖两小时,上午读书看报或外出办事,午休后创作两小时,每日坚持不懈。他深信,要深得古人笔意,必须刻苦临摹,观其笔力神韵,然后融会贯通,为我所有。于是,他不厌其烦地学习书法理论、临摹名帖碑刻,每到一地,有机会就在碑林中流连,在山水中体悟书道,既师法传统,又师法自然。他的作品笔墨饱满,潇洒飘逸,反映了他做人的纯粹与洒脱。清代书家王显说:“学书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之外自有一种正大之气概。”曹云忠出身农家,入伍后一步一个台阶,官至将军后仍谦虚谨慎,这为他退休后学习书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不但经常与郑州本地的书法家切磋交流书法之道、创作心得,还抽时间遍访名师,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书法大师欧阳中石等都成了他的老师和挚友。他不厌其烦地虚心请教,反复揣摩,并得其真昧,仅月余时间,他临写的帖幅就堆有一人多高。刻苦地学习和善悟事物的真谛,使他的书法创作日渐精进。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如同一个人的生命基因,将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或决定中华民族的生命发展轨迹。一次,几个痴迷书法的老朋友凑在一起说起中国崛起后如何复兴民族文化,说起国内的书法市场及如何振兴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书法创作,推动书法豫军走向全国的问题,曹云忠觉得应该成立一所书画院,有计划、分批次地推介有实力的新人,同时为老年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展览的交流平台。朋友们觉得这个建议好,于是由曹云忠牵头写报告,大家分头努力,全力以赴促成这件好事。不久,他们的报告被批准,2006年,在八一建军节时,“长城书画院”正式成立了。

   书画院一成立就举办了“名人名作书画精品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当年10月,他们又搞了一个“百名军旅书法家和百名特邀书画家作品展”,仅北京知名的书法家就来了几十人,参展的作品水平高,影响大。做这个展览之前,曹云忠做过调查,军队离退休干部中,文化水平高、有修养、有追求,书法爱好者多,这个展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非常及时。过去的老首长,今天的文艺兵,大家因书法展又欢聚一堂,谈书论道,推杯换盏,颇多感慨。有位老将军拉着他的手说:“军人的奉献岂止在战场,曹云忠能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在自娱的同时服务社会,又为咱老军人办了件大好事,实乃将才!”这之后的7年间,曹云忠又组织了十几次活动,为诸多军旅书画家、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推新人 办个展

   打造新型文化交流平台

   如何把书画院的事业做大做强,在业内更有影响,让曹云忠颇费思量。他与同事们一起上北京逛琉璃厂,下广州看画展、问花市,深入市井看年轻人业余时间在做什么,老年人在玩什么。曹云忠认为,物质生活改善后,人们面临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除了为老年人服务外,还要把目光聚焦到年轻人身上,推新人,办个展,他们的活力、激情和创造精神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要把他们吸引过来,有目的地引导然后隆重推出,让传统文化通过年轻人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社会文化工程。

   理顺思路后,曹云忠主动找到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沟通交流,取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7年来,长城书画院成功策划推出了不同年龄、不同风格有品位、有特色的一次又一次书画展览。

   说曹云忠是个大忙人一点不为过,他的一份2012年的工作总结最能说明问题。他们先后举办了由国家级书画会员参加的《拳拳五人展》5次,其中有岳修武等五名退休厅级干部、侯和平等5位书画院院长的书画展;而朱超、曹学德、杨凤海、王太顺、冯文成5位老将军的书画展,则体现了共和国将军的书画功力;此外,还有王少卿等5位开封著名花鸟画家、刘文选等五位濮阳书画家的作品展。这些专题艺术展活动,为省会郑州的书画爱好者带了来新的艺术气息。

   长城书画院与省妇联合办了“爱在春天女书画家作品展”等;举办了薛林兴的《和平美人展》,5天时间,共展出40幅艺术精品。长城书画院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两本,还举办大型活动两次:一是“军魂永驻——庆祝建军八十五周年名家书画展”,展出一大批军内外书画名家的精品佳作300余幅。二是“笔走龙蛇——河南省长城书画院迎新春书画展”,百余幅展品是他们对2012年度工作的完美总结。

   多年来,曹云忠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200911月,陈花荣、刘灿辉的书法作品分别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被提名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还分别获河南省“政府文艺奖”、“五四文艺金奖”。郭延兴、李云锋分别获兰亭奖提名奖等。当消息传来,当一个个年轻人捧着大红的荣誉证书来院感谢他时,他比自己获大奖都高兴。每举办一次活动、举办一次个展、推出一批新人,他的感觉就像一个农民辛勤耕耘后,看到金灿灿的麦田一样,心中溢满丰收的喜悦和幸福。曹云忠说,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才30多岁,年轻的脸庞和老到的笔力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希望!能看到他们成才,一个个身手不凡,经长城书画院推介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那种快乐无以言表。

   老领导 老顽童

   结缘书画做慈善

   曹云忠笑说,自己做了多年的领导,退休后不经意间又做了院长,算是“老领导”了。接着,他话锋一转,指指身边红光满面的老伴儿开玩笑说:“现在老伴儿也是我的‘老领导’,退休后总是左右不离地领导我。女大两,黄金长,自从和大我两岁的妻子结婚后,我这个穷孩子就没再穷过,日子和谐幸福,一天比一天好。”老伴儿被他夸得不好意思,忙起身往茶壶里续水。

   都说曹云忠这个“老领导”有威望,那么秘诀是什么?他说:没什么秘诀,就六个字:做人,做事,本事。三句话:第一是做官先做人,人做不好不要当官,因为人品折射官品;第二,作为领导,做事要公道、正派、公平,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不偏不向,不贪不占,堂堂正正;第三就是有本事,一个称职的领导一定要有本事,没有本事不要当领导,没有能力、没有水平人家不服气你。诸葛亮就是靠本事七擒七放孟获,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工作上严肃的曹云忠,生活中却是一个特别具有幽默感的老顽童。大年三十晚上,他与新兵们一块儿比赛包饺子、吃饺子,战士们特别受感动,没想到一个将军会这样平易近人。他与省里的领导一起去看望新兵,68岁的他不但能和小伙子一起吊单杠、翻跟头儿,而且还和他们在操场上搞训练、赛拔河。几个回合下来,他一屁股灰土,棉袄袖子也开了花儿,他干脆把棉袄一甩,拿个小旗儿给他们当指挥,满头冒汗地喊口号加油。

   平时,曹云忠除了写字、办展览、忙书画院的事务外,还不断写文章、出书、编选书画作品集。他的文章常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上刊发。目前,他已出版《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探索中的理论火花》《军人奉献岂止在战场》等多部专著及《盛世中华情》书画作品集。

   一个心里装着别人,总为他人做事,为社会谋福利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曹云忠办书画院,搞个展,不但培养推出了一批批青年人才,也结识了不少书画大家,收集收藏了一些名人字画。有积累后,他一手谋发展,一手做慈善,决定用这些文化财富扶贫济困,造福社会。汶川地震时,曹云忠与书画院的同事搞了三次义卖,捐款50多万元用于灾区学校重建。他还向河南新县大别山将军艺术馆捐了52幅名家书画,拍卖后善款用于艺术馆的运作。2012年“八一”建军节时,他又捐出了60幅名人字画,向老区人民、向将军县献出了一份厚礼。2012年国庆节,他与河南省慈善总会、省残联、省妇联发起“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捐出120幅名人字画,拍卖后善款用于救助省内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他们完成学业。曹云忠说,办书画院从没想过个人名利问题,老了,生活越简单越好,每月的工资都花不完,吃穿不用愁;咱就是普通一兵,平常人一个,练练书法,动中求静,每天忙来忙去跑东跑西,有做不完的事儿,既锻炼了身体,又交到一批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比啥都强。他与长城书画院的同事们吃在一起、忙在一起、乐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快乐度晚年,用手中的笔墨为河南的慈善事业续写新的篇章。问及曹将军的打算,他踌躇满志地说,位于绿博园旁,设计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长城书画城,已经开工建设。这将是一个高品位、有特色的书画创作基地、书画培训基地、书画展销基地。他希望能够与河南省书画家、书画爱好者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尽一份力,为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迈进再做贡献。老将军相信,河南的文化产业会越做越强,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