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党的长期教育,打从记事起,我这一辈子崇拜英雄、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从古代精忠报国的岳家军、代代忠良的杨家将,到近代为捍卫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就义的李大钊、江竹筠,以及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不顾身的刘胡兰、董存瑞,现代处处为群众做好事的楷模雷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等,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上世纪60年代我在济宁一中上高中时购置的学习焦裕禄事迹的小册子,从学校当学生,到回乡当农民,以至进到机关当干部,后来下到汶上干书记,再回到市委机关工作,一直到现在,伴随我整整50多年。这些英雄们的精神已经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克服困难、不断前行的坚强支柱和力量源泉。这次老干部活动组织收看了殷树山夫妇的先进事迹,给人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使我明显感受到了一阵清风、一股清流,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大家庭里又增加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新成员。

在我的理念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和平年代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更需要英雄。历史的经验证明,“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升人的道德素质。而我们恰恰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出了毛病。前些年,由于否定历史、否定传统、否定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的影响,使我们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伴生出现了道德沦丧、信仰扭曲等许多令人痛心的不良现象。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殷树山的事迹就成了一道引人注目、发人深思、令人警醒的特别亮丽的风景线!他作为一名离休干部,坚持离休不离岗,从身边做起,从社区的一点一滴做起,乐此不疲地为社区居民奉献了30年,义无反顾地践行着一位老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面对社会上种种变化和诱惑,真正做到了信念坚定、理想永存。这同那些卖坑人假货的商场、使用害人地沟油的饭店,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漠视人的生命的医院,以及不孝之子虐待老人、公交车上不为老弱病残让座等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实际上,在他身上体现的是“贵仁”“尊义”、崇尚节俭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闪耀的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光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芒!所以,对殷树山这个典型,我看重的不仅是他获得的众多荣誉,也不仅仅是做了多少好事、实事,而是在他获得荣誉和感人事迹背后所蕴含的一位老共产党员始终不渝、老而弥坚的执着信念和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情怀。这不正是新时代我们所需要的公民素养、干部素质、社会风尚吗?有了这些,何愁风气不正,事业不兴?又何愁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殷树山以及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殷树山式的先进模范人物,不就是新时代的英雄、中华民族的脊梁吗?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理所当然也包括我们老干部的期望。今天,我们学习殷树山,就要像他那样,自觉坚守信念——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当前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积极努力,贡献出余热;坚守宗旨——不论社会怎么发展变化,不论面临多少诱惑,都要始终不愈、毫不动摇地贯彻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要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属,以言传身带的方式去带动影响身边的青年;坚守阵地——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和激流险滩,都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旗帜鲜明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坚定地而不是迟疑地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削弱党的领导、摆脱党的领导的言行要大胆地进行批评抵制,对侮辱党的领袖、抹黑英雄人物,搞历史虚无主义的行为,要坚决进行斗争,用我们的坚定决心和行动维护好党的光辉形象;坚守传统——不论社会上冒出什么样的歪风毒雾,我们都要一以贯之地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今天就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努力做到“三严三实”,并且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和传承我们党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自2001年我以市委副秘书长的身份兼任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到2007年办理退休手续后继续从事这项事业,2014年当选会长,我在运河文化研究和运河保护开发事业的神圣殿堂已经度过了近18个年头的难忘历程。自从踏上这方圣地,我就有了一种涅槃重生的感觉,使我在6110个日日夜夜里,不由自主地全身心、全方位、全天候地投入其中!正常情况下,每天我是上午9时、下午2时、晚上8时一天三上班。我床头柜上始终放着纸和笔,以便随时随地记下想到的只言片语,晚上常常是睡到半夜有了新的想法立即爬起来打开电脑写上一段。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来,仅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的建议案就达25件。在推进实施“以河兴市”战略、精心打造“中国运河之都”城市名片进而形成“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品牌、参加全国几乎所有大运河保护与运河文化研讨活动全力推动大运河申遗、经过连续十年奔波呼吁终于使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保护修复进入国家决策、持续不断地呼吁十几年使修复运河河道总督衙门的工程进入实施阶段、促成我市实施“东拓西跨南联北延”的城市空间布局使中心城市建设跨入迅速扩张提档的新阶段、促成实施北水南调工程使城区河流由死水变活水、推动坚持全市全域旅游方向使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形成全市“上下同欲共兴运河”热潮使成功申遗后的运河保护开发事业全面展开,以及宣传推介大运河和独具特色的济宁运河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特别是去年,受市委市政府委托,先后成功地为前来济宁调研、视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省委书记刘家义就深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讲解,向中办所提对大运河及运河文化“一要保护,二要传承,三要利用”的建议进入了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面。历经8个多月含辛茹苦撰写的题为“紧扣时代要求做好三篇文章——创建大运河文化带示范城市的‘济宁方案’”的研究报告,于今年5月1号报送省委办公厅,刘家义书记2号就批转给了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所有这些,不仅使我的退休生活过得十分充实,而且续写了人生的二次辉煌,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信仰的坚守、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我今年已过“古稀”之年,决心学习和发扬殷树山同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牢记“为济宁人民谋福利,为运河母亲谋永生”的初心和使命,生命不息、研究不止,“三个服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县区部门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脚步不停,继续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为实现现代济宁人建设美丽济宁的运河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