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老干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日益增长且更加多元,特别是在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更显迫切。为强化政治引领,促进作用发挥,有效提升老干部幸福感、满足感、荣誉感,武城县积极发挥文化优势,不断创新方式、搭建载体,以“趣、新、意”模式促进文化活动开展,积极调动广大老干部发挥作用、奉献社会的积极性,激发文化养老新动能。

一是寓活动于“趣”,将文化活动活跃起来。武城县素有“弦歌古郡”、“历史名城”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武城县积极将老干部愿意关注、乐于参与的文化元素与开展活动有机结合,让活动内容和形式“鲜”、“活”起来,让老同志们保持新鲜感。今年以来,积极组织老年大学艺术团、运河老年艺术团、梦圆艺术团等骨干队伍深入社区、街道开展“同心共筑中国梦”、“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等各类文艺专场演出30余场次;举办各类养生、太极拳、舞蹈培训班等20余个短期班次;开展“贯彻十九大,创卫科普行”、“五老”创卫文艺汇演、“传递新时代好声音”系列“五老”宣讲进校园报告会10余场;举办乒乓球、台球、象棋比赛,京剧演唱会等文体活动40余场次,在增强文化活动吸引力的同时,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寓活动于“新”,将平台载体丰富起来。充分挖掘平台载体潜力,运用老干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挖掘有价值的历史印记,注重选树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典型,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包括先进老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深入开展“我的抗战”、“寻找最美老人”等活动,武城县挖掘出一批不忘初心、感念党恩、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已故离休干部张其树,朴素之中见高尚、平凡之中见伟大,将15万元特殊党费收据当做传家宝教育后人;已故离休干部霍吉章,历经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守卫珍宝岛再次走上前线,胸前满满的军功章见证老人30余年血与火的洗礼;92岁老党员王义民,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西南大进军,一直到抗美援朝结束,至今不忘党恩;传唱千年的运河船工号子传人陈钟魁,一生致力于挽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先进事迹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了新时代广大老干部、老年人的精神指引。

三是寓活动于“意”,将老干部的作用发挥出来。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为充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武城县广泛动员、积极组织,深入开展了“晚霞映贝州  喜唱十九大”品牌创建活动,着力突出武城文化特色,积极把理论宣讲和文艺演出合二为一,主动宣传党的十九大带来的新思想、新变化,和武城县的新作为、新风貌。活动自3月份部署以来,严格落实“好主题、好动作、好形式、好作用”四“好”标准,施行项目化推进、过程化管理,广泛调动全社会老干部、老年人和民间文艺团体的积极性,全面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新时代。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900余人报名参加海选,各类型参赛节目210余个,已开展街区海选专场3场。该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广大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反腐、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党和国家最振奋人心、最有标志性的成就,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广大老干部也在发挥作用、奉献余热中获得了幸福感、荣誉感,进一步激发了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切实为文化养老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