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头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不过,对这类“摸不着、触不到”的身体不适,很多患者不知道该到哪个科求诊?去医院逛了一圈,似乎这个科也能看,那个科也能看,反而更“晕”!

真假眩晕致病源不同

        什么是眩晕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人体的平衡系统。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协同作用,共同维系着人体的平衡。由于人体的平衡由多个器官共同参与,因此任何一个器官发生问题都可能引发眩晕,这样的话,就需要患者“找对专家找对科”。

        眩晕是一种临床症状,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所以,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

真性眩晕 内耳疾患和前庭病变所致

        真性眩晕是具有旋转感的头晕,或者感觉自己转,或者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真性眩晕患者一般都存在典型的眩晕症状,医生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有平衡障碍和眼震。如果患者有一侧耳鸣、耳聋,可能是内耳疾患,小脑、桥脑角病变和脑干的供血障碍,或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如果患者没有耳鸣、耳聋或者是双侧有问题,多为前庭神经元炎、癫痫或包括供血障碍在内的其他脑干小脑病变。因此,引起真性眩晕的常见病症包括内耳疾患、前庭神经病变和眩晕性癫痫。

假性眩晕 多种全身疾病可引发

        假性眩晕,也称头晕或非前庭性眩晕,症状有头晕眼花、头重脚轻、摇晃不稳,甚至跌倒,但不偏向一侧。患者没有明显的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感,不出现眼震。引起假性眩晕的常见病症有眼源性眩晕,如屈光异常、眼肌病变、视网膜病变;本体感觉性眩晕,如因脊髓后索或脑干内侧丘系病变致本体感觉传入中断引起,伴有肢体深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减退等;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患(血压异常、严重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颈动脉窦过敏、主动脉弓综合征等)。其他病症也会引起假性眩晕,如感染、中毒、血液病、代谢障碍(糖尿病、低血糖症、高血脂病)等。此外,还有精神性眩晕,见于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等。

大部分眩晕要看耳鼻喉科

        由于眩晕多数与前庭有关,所以眩晕一般首诊于耳鼻喉科。在耳源性眩晕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偏头痛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听神经瘤、前庭药物中毒、外淋巴漏、晕动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前庭病等等。

此外,许多中枢性疾病也会引起眩晕,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眩晕患者应该多加注意,如小脑供血障碍、脑干肿瘤、体位性低血压、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腔隙性脑梗、脑出血等。所以,出现眩晕一定要及时就诊。

颈椎病致眩晕,看骨科

        颈椎病所致的眩晕症状是由于颈椎脊髓的压迫或不稳定引起的,所以,完全可以通过颈椎手术解除颈椎脊髓的压迫、稳定颈椎而得到改善。颈椎病所致的眩晕症状复杂多样,有头晕、头皮发麻、枕部疼痛、颈后部不适等。患者还可能有阵发性心悸、胸闷憋气,出现眼花、视物模糊、胃部不适,甚至恶心呕吐、持续耳呜以及阵发性血压升高等等。因此,患者常会被误诊为冠心病等心脏病,脑梗死等神经内科疾患,玻璃体混浊等眼科疾患,梅尼埃等耳鼻喉科疾患,胃肠功能紊乱等内科疾患,等等。

        所以提醒患者,如果眩晕同时伴有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就应该尽早采用手术治疗。如果不伴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则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改变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的习惯,或进行理疗、坚持做颈椎操等。如果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再考虑手术。

耳源性眩晕,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梅尼埃病是世界公认的疑难病症。梅尼埃发作很突然,可在任何时间发作,甚至入睡后也可发作。最常见的表现是,患者睁眼时,感觉房子或周围物体在转动,闭眼时则自觉身体在旋转。睁眼或转动头部时症状会加重,所以大多数病人会闭目静卧,头部和身体都不敢转动。眩晕持续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一般一至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多数患者在发作时出现单侧耳呜及耳聋,少数人双侧耳鸣、耳聋。梅尼埃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内分泌紊乱、病毒感染、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其中首推情绪因素。梅尼埃病的症状往往使患者情绪更不稳定,因此易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梅尼埃病应在药物、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安定镇静药(地西泮、艾司唑仑等)、抗眩晕药物(西比灵)、血管扩张剂(天麻素等)、镇吐剂(胃复安)等,部分患者能够缓解,但多数患者感觉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和破坏性两种。

脑血管病致眩晕,看神经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眩晕症状在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不遗留后遗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眩晕、平衡障碍、伴(或不伴)耳鸣。此时,应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脏病等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和过量饮酒,并适当运动。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脑梗死的常见症状也有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四肢瘫痪等。相关数据统计,有多达60%~70%的小脑梗死是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容易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梅尼埃病相混淆。所以,对反复发作的眩晕、恶心、呕吐,特别是短期内反复发作或长时间症状缓解不佳的患者,应警惕小脑梗死的可能性。如发现脑梗死症状,应及时就诊。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要对其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此外,眩晕也是小脑及脑干出血的常见症状,而且往往是最早或最主要的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也常有眩晕。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出现眩晕、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CT检查就可以确诊。

心因性眩晕,不用专门治疗

        心因性眩晕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的感觉,大多是在忧虑性神经症或抑郁性神经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患者会感觉昏昏沉沉、视物模糊、注意力不集中、天旋地转,无法保持身体平衡。心因性眩晕最典型的症状是恐高症,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可能由于身居高处而诱发头晕或眩呈。

由于心因性眩晕是一种功能性头晕,一般查不出脑或其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大多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关键在于自我心理调适,解除焦虑、缓解抑郁,使自己精神愉快起来,这样才能逐渐使头晕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