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电影《我不是药神》正式公映后,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电影中涉及的“天价药”、“仿制药”话题也由此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在电影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德国药物“格列宁”售价高达4万元一瓶,而印度仿制的药售价仅500元,为了拯救众多白血病人,男主角程勇明知违法依然为病人代购药物。
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在于,仿制药的争议在我国一直存在。《我不是药神》是根据中国的真实事件改编的,程勇的原型是号称“中国代购抗癌仿制药第一人”的陆勇。他帮助白血病病友从印度规模性地购入靶向药物“格列卫”(电影中为“格列宁”)的便宜仿制药,因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销售假药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随后上千名病友集体写信请求对陆勇从轻处罚,最终检察机关撤回了对陆勇的起诉。
从人情角度,仿制药是为了治病救人,但从法理上讲,仿制药是盗窃别人的科研成果。人人都知道正版药贵,但是又有谁计算过正版药的问世代价,没有正版药的研发何来治病救人的更大可能;人人都知道仿制药不合法,可是没有仿制药,吃不起正版药的人就只能够眼睁睁等死吗?
正版药与仿制药,孰是孰非?欢迎“家”人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