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锅饭联产承包

四十年前,我在乡镇企业工作,工资微薄,但也是亦工亦农,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我在1981年考上了财政系统会计,变成一名公务员,吃上了农村人羡慕的“皇粮”,但那时家中上有老母体弱多病,还有一个聋哑弟弟,家中三个儿子正在读书,家庭负担比较重,所以我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农村的土地,风里来雨里去。

1981年国家对农村土地政策实行了改革,我们生产队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我一家七口人分到7亩责任田,半亩旱地,从那时起,我便上班在单位,下班在田头,到了工休或节假日,更是全家总动员,我和妻子、弟弟一起,拿起锄头、扛起水车到田里干农活。虽然依旧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但一家人忙得很开心,忙得有收获感,都等着到了秋天,刨去卖给国家的和上交集体的,剩下的粮油收进自家仓库里,盼着一年下来,看到家里“粮食堆满仓,香油装满瓶”。

没过多久,我们家多年的“超支户”帽子就脱掉了,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后来,村里通了电,家里有了电灯,虽然灯泡只有15瓦,但也比煤油灯亮多了。

                 

▲1981年朱有翔所在的生产队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一间半到二层楼房

 

回想起来,就像是在昨天一样,每天一大早,我骑着那辆“二八大杠”到句容城里上班,直到傍晚才回家,那时全家住单位分配的一间半房子里,三个儿子半间,屋里因堆满杂物,显得特别拥挤。日子虽然清苦了点,生活却简单而温馨,房子虽然小了点,满屋却满是幸福的笑脸。

后来,全家省吃俭用,把攒了多年的积蓄,花了大概2万多块钱,在老家盖了一栋上下两层的楼房,住的终于也宽敞了起来。住的房子虽然大了,但我们家仍然保持了以前勤劳节俭的习惯,除了种粮食外,家里还养了两头猪、开了半亩菜地,猪卖给供销社,政府也鼓励我们养猪搞农副业,发给我们饲料粮,同村的村民也开玩笑地说我,

▲朱有翔夫妻年轻时候的照片,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从高考改革到子孙相继上大学 


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发表及改革开放路线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实行了高考制度的改革,我的三个儿子经过刻苦学习,全部跳出了农门,1986年大儿子考上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1989年二儿子考上了江苏公安专科学校,1990年三儿子考上无锡税务学校,那时考上学校国家包分配工作,后来他们都在国企、公安、税务部门工作。

儿子们都工作后,我也调到了财政局科室工作,单位给我分配了住房,真的很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那时我家属脸上也整天都是笑容。

2017年我家又有了新变化,大孙子经过招聘参加了工作,进了国企;另外两个孙子一个研究生在读,一个大学本科在读,每当过年过节时我们老两口看着围坐在身边的儿孙时笑容灿烂,回味无穷,就点评说:你们都大了,家里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期待更好的日子在后头,我们全家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指引下更加努力奋斗,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双手,为身边的人,为单位、为国家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多做实事,努力工作、努力奋斗。



▲朱有翔三个儿子,分别有了自己的一番成就


退休以后收获开心和满足

 

2003年,我退休了,单位非常关心我们老同志,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前几年我和我家属又回到了老家,向村上群众借了几分地专门种菜,每当周末儿子媳妇回家看望我们老两口,同时把我们种的有机绿色蔬菜带走时,他们高兴,我们更觉得既锻炼了身体、又为子女做了贡献,收获满满的,开心啊开心。

▲退休以后的朱有翔

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强大了,老百姓口袋鼓起来了,我们的“天眼”“天宫”、航母、歼-20、大飞机等等,祖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成果,数不清说不尽。我们家也正是国家40年改革发展的缩影,40年来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停的奔跑,执着前行,其中有追梦的痛苦与挣扎,更有梦想成真的幸福与甜蜜;这40年来,我和家属相濡以沫,用汗水浇灌生活,用爱心教育子女,和其他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一样,我们在一代代传承和奋斗,始终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在祖国从贫穷走向富强的过程中,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小家庭,生活的越来越好。

最后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国!”

作者:朱有翔,句容市财政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