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是人的栖息处,是家的落脚点。房屋的变迁反映出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人的生活条件、文化品位的变化,我家的房屋就是明证。

我的祖父母生活在旧中国,从如皋钱家园逃荒出来,带着孩子一路讨饭到双甸北乡柴港窑(现河口镇双港村),给人家当雇工、做佃农,租种三亩地,在那块田角搭起两间草棚,夏天瞟见天上云走马,冬天夹的草障遮挡风。

共产党来了,领导穷人闹革命。1941年,我祖父毅然将二儿子钱新有(又名钱进)送去参加抗战,成了县警卫团的骨干。194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在悲痛中我祖父又将三儿子钱新才送去参加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解放时我家分得了几亩土地和三间草屋,从此,总算有了个“家”的样子。

新中国成立,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了。我的养父——祖父的大儿子钱新成带领我一家,艰辛劳动,省吃俭用,终于在六十年代翻建了三间土墙(青砖驳前墙)草扑的前山屋和两间小厨房,为我们兄弟俩安排了房间。

1979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搬出老宅地,独门独院新建三间小瓦屋和两间厨房,彻底告别了泥墙草屋的陋室,实现了前辈人的梦想,住上了瓦屋。

改革开放搞活市场经济,农民进城打工,钱袋子鼓起来了,一些人家将平房翻建成楼房。1993年,我为了工作方便,将住宅搬到双甸镇旁边,新建了三间三层的普通楼房。这又实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人的一个梦想,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说话用喇叭”,是改革开放使我们富起来。

从党的十八大起,我国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家的房屋又有了新变化,儿子将我建的老楼房,翻建成别墅式的三间三层楼房,并有园林式的庭院,实现绿色家园,有了一个更加温馨的家。

如今,我家左右边都已是别墅式的楼房,很多邻居的子女在城市买了商品房。国家采取多种扶贫措施,让贫困户也住上宽敞的新房屋,真正做到住有所居。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所期盼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终于实现了,这都得益于共产党的乡村振兴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强起来,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把国家发展得蒸蒸日上,新时代大变样,一代更比一代强。

作者:钱山柏,如东县双甸镇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