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电视机,想必每个家庭都有,有的家庭有两台、甚至是多台。别看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它折射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有幸在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工作过十五年。当时,我们厂生产的是昆仑牌小9寸黑白电视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厂寻求改革开放的突破点。1981年,厂里开始和日本三洋电器公司合作组装电视机。当时叫做散件加工,组装的是三洋牌十二寸黑白电视机。这在当时国内电视机同行业中,我们厂算是第一家敢吃“螃蟹”的。
记得那时,我们厂有两辆日本产的日野牌加长卡车,大概有火车半个车皮那么大,是专门用来拉集装箱的, 集装箱里面装的全是从日本进口的电视元器件。那时进口车还很少见,所以这两辆日野加长卡车一开出去,穿梭在北京街头特别扎眼,开车的司机都觉得特“牛气”。
后来,电视机实行国产化。所谓国产化,就是关键部件进口、配件国内生产。实行国产化以后,我们厂开始生产昆仑牌彩色电视机,以“21遥” 为首的电视机在市场上可谓“供不应求”。那会儿的北京人没有不知道昆仑牌电视的,买电视机要凭票才能买到,甚至还要托关系。
那时候,外省市来我厂拉电视机的卡车都直接停在厂区里等候,生产出来的电视机都不入库,直接装车拉走。打包装箱的工人调侃说:“电视机还没凉呢就装箱了”。可见当时电视机销售的火热程度。那时我们厂在北京市里也算重点单位,是北京知名的大企业。还经常有外宾和国内的领导来参观、视察。
电视机在当时那个年代,算得上是一件奢侈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电视机从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已经成为每个家庭极为普通的“家用电器”了。到了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并将这一荣誉一直保持至今。
当年电视机的火热畅销,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电视机走进了亿万国人的客厅。它的普及,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能够了解国家和国际大事,让人们有了丰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给我们带来欢笑与快乐。
大家还记得吧,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的春节联欢晚会,亿万群众就是通过电视机看到的。从那以后,每年的大年三十看春晚“守岁”,就成为了亿万中国老百姓的新民俗。
还记得当年,一部电视剧《渴望》就足以让亿万观众准时坐在电视机前面守候。遇到接收信号不好,满屏出现“雪花”,观众捶胸顿足,还有人时不时去扒拉扒拉天线。即使是这样,观众们依然如痴如醉。《霍元甲》《陈真》《蹉跎岁月》《夜幕下的哈尔滨》《寻找回来的世界》《射雕英雄传》《上海滩》《西游记》......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那时的人们多么渴望拥有一台大屏高清的电视啊!
现如今,电视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黑白到彩色、从手动到遥控、从模拟到数字、从台式到立体、从显像管到液晶屏、从球面到平面再到柱面。现在已经有了超大屏,高清的电视机,将来就是智能化。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黑白电视机,现在已经是老古董、是一件难得的收藏品了。电视机“一代新机换旧机”,何尝不是中国人民生活、社会变革、经济前行的一个缩影呢?从电视机演变发展这个侧面,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带来了电视机的革命,促进了电视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我们从电视机的发展看到的只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冰山一角。实际上,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涵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成绩固然值得骄傲,未来仍需继续拼搏。作为改革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我们要与党和国家一起,改革不停步,开放不停止。在继续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开拓创新,贡献力量,以此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从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