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这股强劲的春风也吹到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河北省怀安县枳儿岭校和枳儿岭中心校,有幸让我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和农村学校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枳儿岭村位于河北省和山西省的交界处,阔达的张同公路,从村中间通过。1980年春,我初到这个村任教时,这里是一个贫穷的半山区农村。除了山沟两边为数极少的河湾地外,其余全是坡梁地。人多地少,群众只能靠天吃饭。枳儿岭中心校虽是一所中心校,但办学条件极其简陋,院墙只有一面,而且是土板墙,所有房屋均为土木结构,地面是土地,墙是土墙,顶棚有的是纸糊的,有的还没有顶棚。学校伙房和宿舍全部是土窑,办公桌和学生桌凳既陈旧又破烂,甚至学校连个像样的厕所也没有。

改革开放后,枳儿岭村首先建起了一个砖厂,第一步是把村里剩余劳动力全部集中到砖厂上班。接着这个砖厂逐年扩大规模,成为一座半机械化烘干砖厂。至此村里有了经济积累,村民也有了收入。随后几年,这个村大踏步前进,之后又建了饭店、加油站、磅房和酒厂,还有三个煤炭转运站。几年的时间,集体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修路架桥、打机井,基本把靠天吃饭的旱地全部变成了旱涝保丰收的水浇地。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快,个体煤站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运输业、养殖业、餐饮业、修理服务业、多业并举。富起来的村民。家家推倒旧窑盖新房,购置高档家电、家具。到1998年,这个原本贫穷落后的山区小村便发生了翻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改革开放的政策在惠及村里农民的同时,也造福了农村的学校。富起来的村委和村民开始着手解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问题,决定在村里盖一栋教学楼。从1998年春奠基开工,到1999年秋竣工交付使用,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一幢三层教学楼拔地而起,这是怀安县第一栋农村教学楼,而这栋投资50多万元的教学楼,全部由村委投资建造起来的。试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枳儿岭村不可能这样快的富起来,而这栋教学楼也不可能迅速拔地而起。随后,村委会又投资十余万,改建了师生的食堂和宿舍,修建的操场,配备了体育器械,还全部更换了办公桌椅和学生用的课桌板凳。

随着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开始蓬勃发展,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同时还吸引了周边地区及山西省的一些学生,到枳儿岭学校来求学。国家和省历次“普九”验收,怀安县都把枳儿岭校作为全县代表,接受上级验收。

总观枳儿岭校的前后变化,归根到底完全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没有枳儿岭村的富裕;没有枳儿岭村的富裕,也就没有枳儿岭校办学条件的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质量就不可能有这样显著的提高。我是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在枳儿岭村结下的硕果,亲身参与了枳儿岭校的建设,亲身经历了学校的发展。枳儿岭村和枳儿岭校的巨大变化,只是全国农村学校的一个缩影,是改革开放结出硕果的一斑。但这足以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复兴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就没有国力、军力的强盛,就不可能在世界上傲然挺立。我坚信在习近平改革开放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的引领下。中国必将走上新的改革征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定能实现。

 

作者:赵应生,怀来县老年大学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