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衔草搭巢,人人都想有家。

四十多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到镇江,市政府安置部门为照顾无房的军队转业干部,给我在鱼巷街道,安排了一处住房。那处住房,可谓“蜗居”。一个小阅楼,十几平方米,勉强安放一床一桌一凳。房高不到二米,一举手,便能碰到屋顶。墙上只有一个小窗户,还是朝北的。日上三杆,才有一缕缕阳光,从房顶明瓦中射进来。这样的房子当时对我来说,也知足了。

▲40多年前,老宴春后面鱼巷街道的一处十几平米的住房

有一次,我去杨家门一户人家谈公事,走过一条古朴幽静的深巷,两边是高耸相对的风火墙,脚下是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寂静空旷之中,那滴滴笃笃,叮叮咚咚的脚步声,显得格外清脆,格外动听,格外发人幽思。来到一座青砖黛瓦,绿荫掩拥的楼字前,叩开两扇厚重的黑漆大门,主人引我进屋登楼。谈过公事以后,他又陪我四处看看。他的房子,是二楼的两室加半个厅(客厅是两家共用的),面积不过60多平米。现代人们看来,只能算是个“小户型”。可当年,在我眼中,它可是“豪宅”!当他陪我穿过厢房,推开一扇小门,一个阳台展现在我眼前。阳台只有10平方米左右,从前,镇江城中的民居绝大多数是低矮的平房。站在这个阳台上,大有鹤立鸡群之感。目光越过一片片灰灰黑黑的民居屋顶,还可以看到远处绵延起伏的群山。那时,我心头涌上一个念头:如果,我也能住上这样一个带阳台的房子,那该多好啊!这是一个奢望,也是一个梦想!打那起,阳台两个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三十多年前,我家搬到河滨公园对面的一处住房。这处宅院,由原来主人“独家居”,变为七八户房客“多家住”。我家只有一间房子,而且还是从前主家的柴房。但是,和原来的那个“蜗居”相比,房子大了几个平米,屋顶高了几十厘米,墙上多了几扇玻璃窗,可算是上了一个档次。更令我和家人高兴的是,住房傍有一个小天井,天井中间有一个小阳台( 四五个平米)。登上十几级台阶,来到这个阳台之上。看看远近的景色(那时候,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吸吸新鲜的空气(那时候,还没有PM2.5这个名词),初步感受到了阳台的一点魅力。

▲河滨公园对面的“单间房”

二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大西路四牌楼的一处房屋。两进两层楼,高高大大。雕梁画栋,木刻花窗,用整块厚木铺排的楼板,宽宽大大的飘窗,都显示出早年房主的富家气派。这处房宅住着五六户人家。我家住在第二进楼上西面的一间。楼上一间堂屋,和对门邻居合用。这次乔迁,我家从独间房,到一居室,外带半个客厅,可算是又上了一个台阶。欣喜的是,在我家住的第二进楼上,走过客厅,就进入了一个二十平米左右的阳台。阳台三面围立着,厚厚实实的水泥栏柱,可以看出它往日的风貌。虽然,这个地方朝北,而且还是公用的。但它毕竟是阳台。这个阳台,是孩子们的乐园。放学以后,大门里面几家住户的孩子们,聚到阳台上跳绳,踢毽子,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可开心了。夏日夜晚,这个阳台,是我和家人的“避暑山庄”。每当红日西落,下班回家,阳台上大木盆洗衣服,洗衣的一盆盆水,泼到阳台地上,祛除热气。吃晚饭时,阳台上,一张小方桌,几个小板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麦粥,萝卜干,吃得津津有味。饭后,在阳台上,靠我家窗户边,摆上一张宽宽大大的竹床,家人躺在竹床上,看着满天亮晶晶眨着眼的小星星,摇着芭蕉扇,讲讲故事,说说笑话,猜猜灯谜,唱唱儿歌,驱散了酷暑之苦,享受了天伦之乐。可惜,现在有了空调,却再也享受不到当年阳台夏夜消暑那种乐趣了。

▲四牌楼房屋外观

十多年前,镇江城涌动购房潮,我们也动了心。一个双休日,一家人逛街,行至大市口城市客厅。广场旁,香江花城售楼处竖立的大广告牌,吸引了我们。走进售楼处,迎面一个展示楼宇房型的大沙盘。走近一看,发现沙盘上,2号楼一个房屋模型,凸出地显示出一个大阳台。仔细地咨询听说这个房子在二楼,虽然房屋面积不大,只有九十多平米但是,阳台却有四五十平米,而且是独家使用。这可真应了那句“想睡觉,来枕头“的俗语。 “一见钟情”, 立即敲定。一年后,才能交房,在那等待的日子里,我隔三差五地到楼房建筑工地去看看,看着那楼房一点一点地高起来,就好像看着自己家的孩子,一天一天成长起来那样高兴。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后,到了开发商交房的那天,那可是我家的一个大喜日子。拿到钥匙,打开房门,进了新家。客厅,卧室,书房都朝南。客厅卧室是大飘窗,书房是落地门。推开书房门,走到大阳台,更是开心。50多平米的大阳台,正朝南方,而且,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方。从清晨到傍晚,阳台上洒满阳光。

入住以后,开始了“家有阳台”的新生活。旭日东升,迎着曦光,在阳台上做做操。落日西下,伴着晚霞,在阳台上散散步。莳养花卉,浇水施肥,修枝除草,是每天生活中的“必修课”。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阳台之上:春天里,迎春花,杜鹃花,白兰花竞相开放。烈日下,一盆盆太阳花,五彩缤纷,分外妖娆。“晒不怕“的茉莉花,清香芬芳。“不怕晒”的米兰花,浓香四溢。秋风中,金桂,银桂,四季桂,香飘四方;棚架上,绿叶下,垂挂着一条条黄瓜,一个个彩色小南瓜,煞是喜人。冬寒时,一株针松树,几盆金银花,还有凌风摇曳的十几盆吊兰,给阳台披上了几许绿色;腊梅花暗香浮动,给人以美的享受,春的希望......

▲现在位于香江花城小区的家

“大河无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好起来了,“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30多年中,我家多次乔迁。住房的面积,一次比一次大,房屋的条件,一次比一次好。而且,圆了我们一家人期盼、追求多年的阳台梦。


作者:许洪声,镇江市行业老干部办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