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了法国学者富拉斯蒂埃的书《2001年的文明》。这本展望未来的书写于1975年,却预测了25年后的社会,这让我从心里佩服法国人。这本书的内容,我看完也就忘了,但有一个说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了2001年人们的生活形态将会发生演变。这话让我对2001年产生一种强烈的期盼。然而,当时间走进2001年的时候,我却没觉出“生活形态”有什么“演变”——法国式算卦也不靠谱呀。

上月初,我在广州参加了“国际养老高峰论坛”。在这次会上,广东省有一个调查报告说,广东空巢老人家庭在增多,已经达到了80%多。正当大家为这个数据表示震惊和担忧时,一位美国学者发言说,中国人不必为越来越多的所谓空巢家庭而忧虑。“空巢”只是老年生活状态的一种,这并不是灾难,只是我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演变。这话立刻让我联想起《2001年的文明》中的那个说法。原来,生活形态确实是演变了,只是因为我们看问题的方法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没有改变,所以才感觉不到。

其实,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转型、社会在转型,生活形态必定也会随之转型。试举几例。

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养老的生活形态主要是同辈人互助,老伴相互扶持,老友互相关照。有人甚至提出“养老防儿”,当然这个说法有点另类。

过去未婚同居是属于道德败坏的作风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在约定了婚姻后就住在一起过日子了。这种现象已经被大家所接受——恋爱的生活形态变了。

过去不识字苦恼,写封家信都得求人;现在不会上网苦恼,发个电子邮件都得求人——传递信件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变化。

过去出门口袋里得多装点钱;现在出门卡里得多存点钱——付款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变化。现实中的生活形态转型比比皆是,尽管有不少转了型的生活形态让我们看不惯、让我们无所适从,但也得“与时俱进”,水转了,船就得转;生活形态转型了,咱们过日子的模式也得跟着换样。如果您硬扛着不“转型”,生活中的麻烦事就会越来越多。

前不久我外出,一上飞机就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冲着空姐发脾气,说人家欺负他。原来他买的飞机票比相邻座位的几个乘客都贵出好几百元。不管空姐怎么和他解释,他就是理解不了——不同时段购买的机票价格是不同的。他理直气壮地嚷嚷着:“这票价都是物价局定的,你以为我是傻子呀?”结果,机舱里一堆人异口同声:你就是个傻子!

为了不当这样的傻子,生活转型这事得抓紧推进。

老年人生活转型的核心是要适应数字时代的数字生活。不会使用网络,生活中的便捷你就享受不到。同样一件东西,你跑了一天,货比三家,买回来了,别人可能只用几分钟就从网上搞定,不仅送货上门,还便宜;同样玩摄影,你拍完洗出来,跑几里地去找朋友探讨,人家只要登陆老干部之家网站就能和朋友随时交流。

所以说,数字生活形态是非常有情趣的生活,但过不过得上还取决于您是否打算去转型,去学习。记得前几年电视里曾播出过一则很具哲理广告,让咱们共勉:像时尚一样,容易滞后的不是你的衣服,而是你的思想观念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