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依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和各类涉老协会、社会团体,组织老同志成立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教育、科技、健康、社保就业、文化旅游、生态、关爱等“十大服务团”,通过开展“脱贫攻坚、携手同行”“我为脱贫攻坚献份力”和“送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送关爱、送服务”下乡等活动,为全市脱贫攻坚行动献计出力。
组建党建扶贫服务团。发挥广大离退休干部信念坚定、一心向党的政治优势,开展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建“党建扶贫示范村”活动。结对贫困村党支部,选派身体条件合适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到本单位帮扶的贫困村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做好贫困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老同志开展入户调研、访谈,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和贫困群众实际需求,积极为脱贫攻坚察实情、建箴言、献良策。
组建扶贫扶志服务团。发挥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威望优势,开展“扶贫扶志”教育活动,创办“农民夜校”“讲习所”等,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奋进教育,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深入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引导贫困群众克服依赖心理,改变懒惰陋习,增强自主发展意识,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组织离退休干部到贫困村指导制定村规民约,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做好宣传劝导和教育监督作用。
组建产业扶贫服务团。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组织老同志、老专家深入贫困村田间地头,围绕市脱贫攻坚“十大行动”,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管理等支持和服务,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决策参考。结合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帮扶,为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对接市场、增产促销、增收致富出谋献策。
组建教育扶贫服务团。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送政策、送教育”下乡活动,加大惠农富农、教育资助等政策宣传力度,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带动更多社会资源助力脱贫攻坚,改善困难学校办学条件,资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为贫困患病家庭、留守儿童、贫困大学生、贫困残疾儿童筹集资金,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组建科技扶贫服务团。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银发人才智库”,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展示和推广农业先进科技成果,对贫困户种养殖业进行技术指导、人才培训,为贫困村和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创建“科技扶贫产业发展示范点”和“脱贫示范户”,示范带动贫困村科技扶贫产业发展。
组建健康扶贫服务团。组织医疗机构和老专家开展“送健康”下乡活动,为贫困群众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开展常见病、地方病、多发病的治疗,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和基本健康服务,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组织引导涉老团体、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完善医疗健康设施,建好贫困村卫生室。组织医疗老专家对贫困村签约医生进行业务和政策指导培训,帮助农村医护人员提高服务技能。
组建社保就业扶贫服务团。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就业指导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深入乡镇发放宣传单、入户宣传,让贫困劳动力了解就业服务政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知道求职门路,掌握务工常识、临时救助,明确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信息,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掌握使用技术,恢复“造血功能”,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组建文旅扶贫服务团。组织涉老文化团体开展“送文化”下乡,到基层开展文艺演出、赠送书画、举办摄影展、文化讲座等活动,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公民道德。指导村“两委”开展“文明”村建设,引导群众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好家风”等活动,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尚。
组建生态扶贫服务团。组织引导老专家以县区、市直单位帮扶村为重点,开展建设生态大市,助力环境综合整治,把生态旅游作为重要扶贫产业,把产业兴旺“六化发展”、生态宜居“五有建设”、乡风文明“四率提升”、生活富裕“三个维度”指标体系等惠农政策落实落地,推动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融合发展。
组建关爱扶贫服务团。发挥“五老”人员优势,切实做好贫困地区青少年关爱帮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定实对策措施,切实为贫困青少年量身打造符合他们成长实际的帮扶计划和措施;拓宽服务领域,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积极为贫困地区青少年思想上解惑、心灵上解结、学习上解疑、生活上解困,组织开展好“双千工程”“开心农场”“爱心书屋”等“送关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