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籍开国少将钟伟,不仅作战机智勇猛,个性也特别刚烈狂放,被誉为中国的“巴顿将军”,其传奇人生是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创作原型之一。

战功赫赫猛将军

   钟伟15岁参加红军,一生参加战斗无数,屡立奇功。19352月,钟伟率红十团警卫班担负主攻任务,一举夺取娄山关,为主力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19396月,他只身一人深入虎穴,成功改编了一支百余人的土匪武装,并迅速将其扩大为3000多人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为豫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19433月,他率部在高沟镇血战七昼夜,全歼守敌1400余人,令苏北地区的日伪军闻其名而胆寒。在解放战争的东北战场上,钟伟抗命打胜靠山屯一仗,更让东北野战军的广大指战员对他刮目相看。

    19473月,钟伟奉命率领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南渡松花江,准备东进德惠,配合东野一纵、六纵围歼国民党军新一军之一部。在途经靠山屯时,发现一个团的敌人正往德惠方向撤退。钟伟随即命令部队将敌人包围在靠山屯,打算吃掉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再走。然而,就在战斗即将打响时,林彪却连续发来三道电令,责成钟伟立即率部东进。军令如山倒,师政委在林彪的第三封急电到达后极力主张 “执行命令”。但钟伟在得知敌八十七师正在赶来德惠增援时,更加坚定了把握战机的决心,他说:“事不宜迟。我是师长,我说了算,谁再说走,我枪毙了他!”他一边组织部队投入战斗,一边给林彪回电:“现在正是抓大鱼的好机会,我就在这儿打了,快让他们都来配合我吧。”这份电报也让林彪看到难觅的战机,他马上改变部署,急令主力纵队向靠山屯疾进歼敌。是役,钟伟率部不仅消灭了敌人在靠山屯的一个整团,而且还拖住了前来增援的敌八十七师,让东北野战军一纵、六纵得以在郭家屯也打了一个大胜仗,共毙俘伤新一军15250 余人,取得三下江南的全胜。

  此后,第五师在钟伟的率领下攻城拔寨,无往不胜,被东北野战军首长视为“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作战,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1948 年初,钟伟被破格提拔为十二纵队司令员。从师长直接提拔为纵队司令员(军长),这在整个四野未有先例。同年11月,钟伟率部全歼由蒋经国亲手组建的美式机械化王牌部队二○七师,从而迫使沈阳“剿总”副总司令周福成投降,宣告了东北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沈阳的解放。

刚直不阿有风骨

  钟伟性格刚烈,敢于较真,敢讲真话,这让他一生吃过不少苦头,也是他人格魅力的闪光点。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钟伟任红十二团政委,奉命死守广昌。残酷的战斗让全团伤亡大半,先后有四任团长牺牲。部队撤出战斗后清点人数,活下来的人不到三分之一。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把他叫去,说要追究指挥责任。钟伟心里不服,当即与彭德怀顶撞起来,说我的责任可以追究,我还要一级级地往上追,看看到底是谁瞎指挥,让我们打这种败家子仗。话传到李德等人耳里,他很快就被撤了职,调去红十团任总支书记。

    1939年夏,钟伟调任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第三团政委。当时挺进纵队一连攻克了大小悟山、应城等地,纵队的主要领导开始盲目乐观起来,决定将刚成立的3个团深入敌后开辟新战区。钟伟对此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3个团的人员成分复杂,有一些刚刚改编的伪军、民团和土匪,纪律松驰,战斗力不强,主张先整训部队再图进一步发展。然而这种冷静客观的分析不被纵队首长所接受,反而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反党宗派小集团”等大帽子扣在钟伟的头上,连续开会对他进行批判。为了加大斗争火力,有人甚至拿钟伟夫人刘挽澜的家庭出身大做文章,诬蔑钟伟的“岳父是反动军官”、钟伟的“老婆刘挽澜有特嫌”等等。钟伟有口难辩,一气之下决心去苏北找上级申诉。一天晚上,他带上妻子、孩子和1个警卫班走了,历尽艰辛,在苏北找到了老部队新四军三师,不久即被师长黄克诚任命为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开始在军事主官的舞台上大显手身。如果钟伟当时被追回去,没准就会被当逃兵给毙了。后来的实践证明钟伟的判断是正确的,挺进纵队的3个新团开到敌后不久就被打散了。

  1959 年 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林彪的主持下对彭德怀进行批判。时任空军政委的吴法宪按照林彪的旨意率先发言:“在这里,我要向彭德怀讨还血债。他在长征途中欠了一军团一名干部的血债,亲手杀害了一军团一位连长。”他的话像一颗重磅炸弹,把与会者全都震住了。见此,禀性刚烈的钟伟呼地站了起来,亮开嗓门反驳说:“完全是无中生有,造谣惑众。那次是在我们一军团和三军团联合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那个连长丢下阵地拉着几个战士逃跑,是我把他枪毙了,他罪有应得。执行战场纪律有什么大惊小怪!我看今天是有人别有用心,制造事端,挑拨一、三军团亲如手足的关系,加害于人,他好在一旁幸灾乐祸。”恼羞成怒的林彪当场命令把钟伟押出会场看管起来,随后又撤销了他北京军区参谋长的职务,转业到某省农业厅任副厅长。“文革”中,钟伟更是饱受折磨,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得到平反。

廉洁自律的楷模

   钟伟是共和国的有功之臣,却从不居功自傲,自恃特殊。相反,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19497月,钟伟率部南下长沙,见到了分别20余年的长子钟来良。钟伟悲喜交加,虽然他内心里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但当儿子要求他在长沙为自己找一份工作时,却没有满足其要求,他对儿子说:“我看你呀,就是个种田的汉子,回去吧。”懂事明理的钟来良没有再为难父亲,转身回到平江,一直务农到老。

  钟伟十分喜爱听话懂事的孙女水霞,“文革”结束恢复工作后他把水霞接到北京读书。中学毕业时,孙女因户籍关系要回平江,钟伟很是舍不得。临行前水霞说:“爷爷,你在北京给我找个工作我就不走了。”钟伟对孙女爱之切,但也不迁就,他说:“要回去自己考,不要走后门,那是不光彩的。”水霞回到平江后考上了师范学校,来信告诉爷爷。钟伟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回信祝贺:“好孩子,你打了大胜仗,爷爷要回去给你庆功。”

  1970年代末的一天,钟伟收到平江县委一位领导同志的来信,信中说:“钟老,您的堂弟偷了一头牛,我们判了他5年徒刑。如果您有意见的话,我们可以改判。”意思是说对他堂弟判得比较轻,如果钟伟发话,还可减刑。钟伟曾再三告诫家乡的亲属要遵纪守法,却未料堂弟做了违法之事。接信后,他马上操起电话给这位县委领导打了过去,怒气冲冲地说:“我当然有意见,请改判为7年,我看谁敢去说情。”

    钟伟革命一生,对党和党的事业倾尽无限热情,他刚正不阿,为人正派,他临终前写下的遗嘱更是感人至深:“我死之后,不必补发什么薪金,我的儿孙们都能自立生活了,我自己也不欠任何账目。我的电视机、冰箱都作为党费交给党。另外,我的警卫员和做饭的保姆工作积极,生活也很清苦,请给以适当的照顾。同志们,就此永别了。”1984624日,钟伟在医院听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激昂旋律溘然离世,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