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来到山东水利设计院工作的。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小清河分洪闸初步设计,并延续完成施工图设计。

依据规划提出的水闸轴线位置、闸孔尺寸孔数,以及各有关数值进行设计。首先对闸室部位拟定各部尺寸,闸门位置等。闸墩上游取流线型,末端取半圆形。闸门上游设工作便桥,下游设交通桥。为起闭闸门设机架桥,其顶部盖房屋。闸两端设楼梯间。闸门取常用的平板刚闸门。

闸室上游河底做铺盖,两岸用圆弧翼墙与边坡连接,岸坡做一定长度的防护。

闸室下游做消力池,两岸取扭曲墙与边坡连接。消力池下游河底设防护,末端做防冲槽,岸坡做适当长度防护。

对水闸进行布置以后,再进行具体计算。先对闸室建成、正常挡水、以及各种运转情况下的稳定及地基应力计算,适当移动闸室上各部位位置,尤其是闸门挡水位置调动,使闸底地基应力比较均匀,尤其在最不利的情况时,闸底上游端也不发生拉应力。再对水闸进行水力计算:先验算水闸过水能力,即原先确定的闸孔能安全泄流。再对闸下水力消能计算,以发生水跃情况确定闸下消力池深度和长度。

由于初步设计时段太短,没有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水闸过水能力和闸下消能情况是否还需要改进,以及闸上下游护砌是否满足要求。尤其对闸门开启运用提出开启使用方案等。

由于初步设计任务中没有提出要求,对闸室没再设置沉降及位移观测点,对闸底板没再设渗透水压和地基应力观测设备。

初步设计阶段比规划有较详细的地形、地质资料,一般情况下,多选在地质条件好的地方确定闸轴线位置。在初步设计核准的情况下,对各部进行结构计算,完成施工图设计。这样就为设计院积累了一整套平原河道水闸设计材料。

进入九十年代,我已接近退休,接了岸堤水库保安全施工图设计。主要有大坝震冲加固、溢洪道引水渠、尾水渠及闸下游消能设备等项目。我们参加的人员都没有参加其初步设计。由此先学习了初步设计,尤其进行现场认真察看。并补充推算了二十年一遇洪水。坝体震冲加固经过计算和现场试验,确定震冲孔距和深度。老溢洪道下游消能取用挑水方式。计算挑水距离和冲刷坑深度,并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为配合新老溢洪闸泄洪使用,水工模型试验不仅做了老溢洪闸泄流及挑水试验,同时对新溢洪闸也进行了泄洪试验,发现新溢洪闸泄流时不消能,洪水直冲下游河床,造成严重冲刷,应当修改。由于新溢洪闸设计时没有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只提出设计并进行施工,这样在初步设计中没有提出这个项目,而在施工图设计时发现了问题。像这样在初设中没列项,怎么办?待改革中解决。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改革不断前进,改革开放真好!


作者:聂毓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