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感觉有些土和俗。经过一番苦思冥想,还是觉得这个题目虽有些土和俗,但它却比较贴切地反映了我的感受,道出了我的心声。

四十年前,父母和我姊妹五口人挤在一间只有十五、六个平米的草房里,狭小拥挤之状可想而知。一九八一年,我父母搬了出去,老房子成了我结婚的新房子,总算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我从小喜欢读书、写作,但狭小的空间却只能安放桌椅床张等生活必需品,没有地方安放书橱,只好把常看的书用两片铁皮书架排列在写字台上,其余的书只好被委屈地装进纸箱放在床底下。记得那时我家就一张写字台,女儿要写作业,我要搞创作,为了抢占"地盘"我爷俩还时常起"战火"呢!不过,都以我的失败而告终。当时,我多想有一个安放书橱和静心读书、创作的地方啊!盼星星、盼月亮,我妻子终于带来了好消息。一九八九年,我们搬进了妻子单位盖的宿舍楼,六十平米二室一厅,我们一家人高兴的几宿没睡好觉。"先买个书橱放上!"我的话音刚落,即刻得到了妻子的响应和女儿的欢呼声。于是,我终于有了书橱;于是,床底下纸箱里的书终于伸直了腰杆见了阳光;于是,我终于可以便利的抽出自己所需的书。我忍不住放声唱了起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妻子和女儿也情不自禁地随我唱了起来,脸上像开了花,心里似抹了蜜。我出版的第一本书讽刺幽默笑话集《怪味豆》,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常言道,人心无足,得一想二。有了书橱后我便想,要有一个书房该多好啊!一个人静静地在书房里读书、写作,再沏上一杯清茶,该是多么的惬意和享受啊。不是说好听的,真是托改革开放的福,我们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二零零一年初,我们又欢天喜地的搬进了一百一十多平米的三室一厅的楼房。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我买了一个能容纳五百余册图书的四开门大书橱,安放在书房里,安上了电脑,配上了电脑桌。在书房里摆上了我十分喜爱的君子兰、文竹和博山文石,我还在书房的显著位置挂上了自己书写的"宁静致远"的书法横幅,整个书房古朴典雅、简洁大方,真可谓"室雅何须大,书香满庭房"。文朋诗友看了我的书房,都羡慕得不得了。环境好了,心情就好,读书、创作的热情便更高。十几年来,我在这个书房里,埋头读书,辛勤创作,一篇篇有分量的作品在书房里产生。我出版的小说集《雪后清晨》《李琦胜曲艺小品选》,晚会撰稿集《今夜星光灿烂》,散文集《母亲是树》四部专著及一百五十余万字的文学、文艺作品都是在书房里完成的,好多作品还获得了省市及国家级奖励,我也因此加入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省戏剧家协会,实现了我自小立志成为一个"作家"的梦想。我女儿也从这里考上了重点大学,后来又考上了浙大的研究生。

喜事一个接一个。二零一六年夏,我们又搬了新家。新居面积虽比原来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可这里的居住环境却好多了。我们居住在六楼,上下有电梯。房子宽敞明亮,从南边的晾台可以看到原山北门矗立的姜太公塑像,从东边的落地窗极目远望,半个博山城尽收眼底,若天气晴好,“正觉寺”也清晰可见。当我读书、写作累了的时候,站在窗前揉揉眼睛,极目远眺,那是一种怎样的放松和极美的心境。还有从原山吹来的那有氧的风,更令人神清气爽,“吸”不胜收。最为舒心的是经过妻子的恩准,把那个最敞亮、最大的房间作为书房。书房里整整齐齐地安放了三个精工老榆木书橱,如同一面古色古香的书墙古朴而丰厚。一个书案摆在了书房正中,这样既可以读书、写作,又可以练练书法,岂不是乐在其中?有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有这么好的书房,不创作出优质的、有分量的作品,能对得起谁呢?于是,我撸起袖子加油干,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我的第一部反映博山道会组织在共产党的团结教育引导下奋起抗战的长篇小说《不一样的抗战》,在这里完成了,受到了读者及专家学者的好评,我也有了一种成就感。根据我的藏书量和创作成就,我们家庭被评为“博山区第二届十佳书香家庭”。

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我一个普通百姓"越住越宽敞"的生活巨变,就足以证明,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大众百姓带来的实惠。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