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游今日世界,是丹阳这座眼镜城市最亮丽的名片,涵盖了“丹阳眼镜之都”的美名,凸显了丹阳眼镜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展示了丹阳眼镜融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勃勃雄姿。

而当年从路边摆摊到如今的中国眼镜之都,丹阳眼镜王国的崛起无疑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缩影。丹阳市供销总社退休干部王成川就经历和见证了这一发展进程。一起来听他讲述的故事。

▲王成川,1949年出生,丹阳市供销总社原副主任

丹阳眼镜发端于“窝棚”眼镜厂

丹阳眼镜如今名闻遐迩,但在刚刚起步时颇有点类似于当年深圳的小渔村:上世纪七十年代,一批从上海、苏州、无锡等地下放回乡的眼镜工人师傅,被丹阳司徒、大泊的大队分别聘请去办起了最初的社队眼镜厂,由此奠定了丹阳眼镜的基石。

那时的眼镜厂,仅有五六间简易窝棚厂房、土法上马的简陋设备,全凭手工操作,打磨一副眼镜的十几道工序几乎要用一天时间,当时还没有专业验光设备工具,眼镜度数全凭工人师傅目测的经验和感觉把关,但是丹阳眼镜硬是靠着这“蚂蚁啃骨头”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步做大做强。而今身为万新光学集团董事长的汤龙保就是第一批窝棚眼镜厂的工人。

时代发展催生眼镜市场的形成

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和乡镇办眼镜厂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丹阳华阳眼镜市场也应运而生。眼光敏锐、头脑灵活的浙江人率先在市场内捷足先登做起了眼镜生意。

为使眼镜生产形成专业规模,当时县里专门成立了眼镜总厂和眼镜科研所,帮助各厂与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大专院校挂钩,培训技术骨干,引进技术人才,联合研制开发新品种。同时以实力强的眼镜厂为基地,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设备,形成了全县镜片、电镀、元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研制、检测中心。

▲1986年,丹阳华阳眼镜市场开业

那时丹阳眼镜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设立了一千余家眼镜销售信息点,及时搜集社会上的各种需求变化,适时引导产品升级换代,保持了畅销不衰的势头。

1986年初,镇江眼镜总厂的重点销区——东北市场一度出现与洋货竞争的态势,他们随即研制出50多种高档优质产品投放市场,该厂研制的新目牌金塑混合架变色镜先后获得省优,部优称号,很快重新控制了市场。

1987年底,全县乡镇办眼镜厂已发展到400多家,年产眼镜650万副,成为乡镇办工业一大支柱,被誉为“新崛起的眼镜之乡”,当时《人民日报市场版》《中外产品报》等都详细报道。

▲老眼镜市场从这种眼镜摊位起步

眼镜行业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丹阳眼镜产业的迅猛发展一度也遭受浙江假货风波的影响。九十年代初,镇江眼镜总厂从德国引进世界先进潮流的树脂眼镜光学薄膜技术,经技术攻关小组近二年试产成功投放市场后,一下子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但一些不良厂家为了牟取暴利,不惜降低成本,用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各种无序恶意竞争的出现使丹阳眼镜市场声誉受到严重损害,信誉一度跌入谷底。

痛定思痛,置于死地而后生。丹阳市全力狠抓整治,对眼镜企业直接进行产品检查和培训,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并帮助企业创建自已的品牌。

经过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潜心整治和有效管理,1998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各省质量技术监督人员共180余人在丹阳召开丹阳眼镜整治验收现场会,充分肯定了丹阳眼镜市场整治成效,并在央视新闻,中国质量等重量级媒体上作宣传报道,丹阳眼镜市场的声誉逐渐恢复。1999年,被省质监局授于购物放心专业市场称号,至此,丹阳眼镜行业迎来了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上世纪末,丹阳眼镜市场

丹阳眼镜走上国际化轨道

让丹阳眼镜名扬华夏,走向世界,成为新世纪丹阳眼镜人发出的最响亮誓言。一些上了规模的企业纷纷新扩、重新修建标准厂房,扩大生产设备、规模,形成集生产、经营、标准检验、培训为一体化的行业体系。提升了档次,迈上了台阶,名声在外的丹阳眼镜一切都沿着国际化轨迹运行,采用先进管理模式进行lSO质量体系认证,开发高品质纯钛眼镜架系列,引进德国、日本、韩国光学树脂基片和加硬加膜流水生产线350条,形成自研发专利品牌。涌现出明月、亚细亚、鸣晨、尊龙等一大批优秀企业,他们还在央视、湖南、江苏卫视及凤凰网投放广告,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

▲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2014年5月1日,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盛装开业。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控测中心、全国第一家眼镜研究所、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相继落户丹阳,既为丹阳眼镜行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又促进了丹阳眼镜产品质量的提升。

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无论从硬件还是配套设施均立足于国际化高度,以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的崭新姿态,傲立于中国乃至世界眼镜市场行列,引领中国眼镜市场新潮流,巩固丹阳眼镜行业在中国的龙头地位,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眼镜之都。近年来丹阳眼镜市场的商务客源都超过120万人次。

▲如今的丹阳国际眼镜城

随着眼镜行业成为丹阳第一特色传统产业,全市从业眼镜行业及配套工贸企业已超2000多家,眼镜生产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销售亿元以上企业8家,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2家,眼镜行业注册商标32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省著名商标15个,年产镜片3亿多副,占全国75%,世界总量50%,镜架产量1亿多副,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球每两个人带的眼镜中,就有一个人的镜片产自丹阳。丹阳已成世界最大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眼镜产品集散地,并先后荣获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等荣誉。

如今,丹阳眼镜又从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向精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为特征的新型模式转变,万新光学集团眼镜产品遍布欧美等40个国家和地区,继续担当着丹阳眼镜引领市场潮流的领头羊。

▲丹阳国际眼镜城内,营业员正在整理柜台上的眼镜

 

 

作者:王成川

丹阳市供销总社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