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埝沟铁矿为我省十几年来新发现大型铁矿床之一,新增铁矿石 (332)+(333) 资源量1.46亿吨;为及时将勘查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我院成功将矿权转让给山东省临沂会宝岭铁矿有限公司,转让总费用2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1.32亿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院提交的《山东省苍山县王埝沟矿区铁矿详查报告》一次性通过了国土资源部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的评审(国土资矿评储字[2006]164号),并已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备案(鲁资金备字[2006]49号)。该成果报告获得了2006年度山东省地矿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7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察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称号,获国土资源部优秀找矿成果一等奖。

王埝沟铁矿为苍峄铁矿成矿带的东延部分,苍峄铁矿成矿带为一大型“鞍山式”磁铁石英闪石型铁矿成矿带,规模较大,延伸较远,矿体出露区段已开发利用。随着铁矿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其铁矿的找矿勘查逐步走向矿区的深部和外围。在收集、分析该区以往地质、物探资料并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基础上,经过认真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论证,反复比选,认为苍峄铁矿带向东部延伸较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尽管地表沉积盖层覆盖较厚,其深部仍具有形成大型铁矿的可能,2004年向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勘查处提出了对该区进行铁矿勘查的申请,并于2004年9月取得了山东省苍山县王埝沟地区铁矿普查探矿权。

王埝沟地区铁矿普查探矿权经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之后,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及时组织开展了该铁矿勘查工作。为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成果质量,我院在技术组织上加强了管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首先组建了一支业务过硬、技术全面、事业心、责任心强的技术队伍,其次提供优良的先进技术装备,并加强项目组成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新理论、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地质、物探等成熟的找矿方法为先导,加强对找矿方法的研究,总结找矿经验,及时优化勘查方案,提高找矿质量。

王埝沟地区铁矿普查项目组建后,项目部在院、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精诚团结,务实协作,努力构建和谐团队,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优良传统。项目部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顶严寒、战酷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很大的业绩。

记得在2005年元月,正值寒冬腊月,在填1:10000地质图时,不论天气多么寒冷、环境多么恶劣,常常披星挂月,餐食野地;白天无法喝水,只有等到回住地喝,几天下来,同志们嘴唇起了皮,但可个个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毫无怨言。有时为了搞清矿体产状,他们下入已挖掘的矿坑里,矿坑里有水,且已结冰,只有从矿坑边坡攀岩过去,矿坑边坡度陡峭,且岩石表面破碎松动,稍有不慎就有滑入坑内水里的危险,可同志们没有妥协,毅然决定攀岩过去查清矿体产状,个个身先士卒,毫不畏惧。对此,有的同志手上挂了彩,新买的高级运动鞋也被税利的石头擦裂了,可同志们没有后悔,心里却甜滋滋的,因为达到了目的,为下步施工钻孔指明了方向。

回到队部后,在公司领导亲自指导下,同志们加班加点、不讲条件,编制了《山东省苍山县王埝沟铁矿详查工作实施方案》,报院审查批准,那时已到了阴历的腊月二十九。

春节刚过,公司领导便招集项目部成员回院上班,共同商议王埝沟铁矿勘查施工问题,于2005年2月底正式出队。根据院批准的《工作实施方案》,项目部在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自我加压;首先开展了1∶10000矿区地质测量,以查明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1∶2000矿床地形地质测量和勘查线剖面磁测;根据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圈定了磁异常范围,根据磁异常展布形态、强度和分布规律推断铁矿体赋存部位。在地面磁法剖面测量的基础上, 结合收集的以往地质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先于矿区西部覆盖较浅、磁异常形态明显的勘查线上布设探矿工程。这一钻牵动着院领导的心,公司领导靠上抓,项目负责人亲自盯,随时向院及公司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当首孔见到矿体时,我们很高兴,随即向领导把见矿情况、与设计偏差情况一一作了汇报。按照领导指示先沿走向追索矿体,以了解矿体延伸情况。项目负责人重新调整施工方案,本着由已知到末知、由疏到密、由浅到深的原则,先于矿带产状较缓的南翼专门安排一台钻机打前站、打浅孔,以追索矿体走向;其余钻机打深孔、打北矿带,以了解矿体倾向上的变化及北矿体特征。

当沿矿体走向追索至20线(F3断层以东)时,钻孔施工陷入了迷茫、彷徨。因为F3断层断裂面被第四系覆盖,产状性质不明;由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推断铁矿体仅为一条,而磁法剖面成果因覆盖加深加之上面石英砂岩的影响,异常显示不明显,无法判断矿体大体位置。在此情况下,领导决定再补做物探工作,根据激电异常推断,认为矿体由于断层的平移错动而向北移,并对此推断矿体进行验证。可这一钻下去竟未见矿,这时再次陷于困惑之中,根据异常推断解释矿体可能还往北。对此判断我们有些质疑,脑子里闪现出许多问题,一个个问题等待回答解决。于是再次对该孔原始地质编录及岩心进行查验,与断层西部钻孔内岩心相对照,发现断层两盘岩石上部盖层垂直断距40米左右,而本孔岩石过去盖层10米左右见有黑云角闪片岩出现,仅几米且不连续,无磁性且含有石榴子石矿物;当时想这是矿化的体现,离矿体不会太远,且F3断层平移断距不会超过垂直断距。带着想法、带着喜悦来到院里,与领导共同讨论。当把这些想法与领导汇报后,公司领导说了声,再查阅一下1:50000万地质图,我当时在那里具体干,资料很可靠。之后我们就翻阅了大量的与此有关的区域地质资料,特别是1:50000万地质图,经综合分析认为F3断层平移断距不大。就此结论,根据断层西盘矿体走向、断层东盘磁异常形态及F3断层平移断距三者相结合,推断F3断层东段矿体隐伏空间位置,并布设钻孔。当把此方案上报后,院及公司领导非常重视,随进行了研究、分析论证,决定予以实施。那时心里像坠了块石头似的,平静不下来,直到此孔见了矿且见矿情况很好,心才踏实了,平静下来。

王埝沟铁矿是在反复研究苍峄铁矿带的地质条件后,经大胆探索,科学推理、实践发现并探明的一“鞍山式”大型磁铁矿床,找矿难度相当大。它的成功勘查,是在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地质特征、产状、规模、展布形态、接触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理论,并充分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成果,二者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地质、物探相结合的综合式找矿方法。利用磁法剖面测量成果可以大致判断隐伏铁矿体的赋存位置,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可判断矿体露头埋深,以此用钻探工程验证。该方法是目前寻找深部沉积变质型“鞍山式”铁矿盲矿体的最佳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大量的勘探费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该方法找矿中得以有效的运用,于矿区南部土山地区发现了一处隐伏小型矿产地,矿体埋深在240米以下。王埝沟铁矿的发现,对认识苍峄铁矿带向东部的延伸性及赋矿深度以及寻找沟西、宋楼等隐伏铁矿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荣隋

山东省地矿局鲁南地质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