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底的重庆公交车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公共安全的讨论和思考,由于女乘客与公交车司机起了争执,导致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13名乘客遇难。在对女乘客不守规矩的声讨之外,我们也难免会注意到另一个现象,在乘客同司机争吵的这段时间里,为什么没有乘客去阻止?当时车厢里的冷漠是否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这是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主人翁意识不是那么强烈,换句话说,就是不想当那个“英雄”。
对于“英雄”这个概念,有人认为,是时势造就英雄,我国以往的英雄多出在乱世之中,因此现下安定的社会状态其实是不需要个人英雄存在的,需要的是社会的整体稳步向前发展。公共的事情就是大家的事情,不需要个人主义的存在。因此很多英雄行为在某种场合就跟“逞英雄”混为一谈了。
也有人认为,很多时候不是没有“英雄情结”和正义感,在面对不公平的事件时也想“出手”,但基于种种顾虑最终还是犹豫了。
那么,如果人人都这样想,在面对其他人的事情时犹豫或者干脆不管,我们的社会岂不是越来越冷漠?我们该怎么办?
“家”人们,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您或者您的亲友会去当那位“英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