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调入济南市三和街小学(现山东省实验小学),1997年退休。因工作需要,又工作了数年,如今80余岁,几十年一直未离开过该校。

改革开放40年来,山东省实验小学各方面工作取得飞速发展和卓越进步!成绩斐然,有目共睹!

历经110余年沧桑,省实验小学文化底蕴和内涵极为厚重。从这里走出去的各类人才,可以说是誉满天下,如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以及文化名人王希坚、季羡林、巩俐等。

“文革”中,学校遭到冲击,曾一度“停课闹革命”,无政府主义泛滥,各种规章制度被扭曲,学校教育和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文革”后,校舍面貌陈旧不堪,只有前、中、后三个院连在一起的平房,其中有一座约20余平米的大平房很显眼,叫大办公室,是各年级教师挤在里面办公备课的地方。

改革开放后,学校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学秩序逐渐得到恢复,各项规章制度相继建立。教师头上戴的“臭老九”帽子也被摘掉。学校积极贯彻执行教育部的各项规定,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979年,学校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少先队大力开展种植蓖麻、采集中草药支援国家活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月,沈淑贞书记代表学校出席了全国首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回校后又在省市区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重点发言。当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同年,学校因在这项工作上做出突出成绩,被评为“山东省少儿工作先进单位”。

1980年9月,由省教育厅批准并宣布接受济南市三和街小学改为山东省实验小学,属教育厅直属单位,经费和人事由教育厅统管。

省实验小学历史悠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拘于陈旧老套,而是把改革、实验、创新贯彻始终。好的经验和成果总是给予总结、保留并传承下去。从校史中可知,上世纪20年代,校院里的大门显要位置上镶嵌有“循规蹈矩”四个大字,体现出在那个年代学校就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非常重视。再如50年代,学校积极进行教改。许静老师低年级教学改革试验在改进直观教学方法上,创出一条新路,起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加强理解记忆的效果,写出了《小学低年级算术教学经验点滴》一书,其经验推广到全市、全省,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据当时资料统计,各地教育系统的领导和教师,一年到校考察学习的就达3000余人。

直到现在,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上仍秉持和发扬过去积极的做法,特别在实验成果上,更是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80年代,宋琦校长主持了“低、幼衔接”实验课题,其内容是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法,突出教材趣味性,达到低幼衔接过渡的效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另外,吴柔基老师执教并实施了“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作用,识字、阅读、写作同时起步”的实验,对培养学生识字、阅读、写作综合能力,提供了重要经验,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1985年,学校进行整体管理目标的创新实验,制定了树立“三风”(学习教育理论之风、教学研究之风、改革实验之风),实现“三有”(有校风、有传统、有特色),建立“三园”(教书育人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清洁美丽的校园)的整体管理目标。同时还提出要建立“求是、创新、严谨、活泼”的校风和“勤奋、扎实、生动、灵活”的学风。学校还全面实施“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实验,推出使用“劳动手册”。王桂珍同志撰写的“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论文,获济南市优秀奖。同年,学校少先队引导学生参加全国“万名创造杯”活动,有四项活动获奖杯。其中,“字的呼吁”在全省产生了强烈反响,省委书记陆懋曾做了批示,《大众日报》第一版登载。《铅笔屑的大地》被拍成了电视专题片《铅笔屑的自述》,在省电视台多次播放。

1986年,学校编写并使用校歌《时刻准备着,为了祖国明天》,同年学生参加全省举办的“四有小金星奖章”竞赛,五项活动在省获奖,三项在市获奖,其中《法规路上的一课——访省少管所》,获全国共产主义创造教育一等奖。

1987年,学生参加了全国“勤巧小队”活动,11项活动获一等奖,3项活动获二等奖,《布头运动垫》获全国最佳奖(济南市仅此一项)。少先队员代表张谨去北京参加了全国勤巧小队夏令营,受到了邓颖超同志的接见并合影留念。4月27日,《中国儿童报》专题文章《布头运动垫》详细介绍了这项活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学校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荣誉称号;团省委、省少工委授予“金星大队”荣誉称号,并授予红旗。

1988年10月,学校受国家教委委托,开始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优化教育的德育实验。1990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写出《我们的文明行为习惯优化教育》论文,在《山东教育》发表。

1989年,省教委和山师大教科所联合在学校下达“双序结合整体教学改革”实验课题。该实验成效显著,最终列入国家“八五计划”,省电视台还拍制成《教改园地一新花》专题片。

 “微课程”是近几年在全国教改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课程模式和内容。学校作为全国“微课程”联盟成员,这项工作正在全体教师中积极进行探索。

最近,济南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人工智能STEM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省实验小学校长苗建当选首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本校及奥龙小学、凤凰路小学姊妹合作学校,都被吸收为会员单位,中国教育科学院未来学校,全国未来学校创新联盟,领航学校。未来学校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省教育厅接管学校后,在33年中,为学校投资并进行了四次大的校舍改造,具体项目是:1983年在西校院兴建了幼儿园活动大楼;1988年在东校院东北角建造了五层40户,25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楼;1996年在东校院兴建了教学和实验大楼;2016年在西校院将原幼儿园活动大楼拆除后,重新兴建了新的幼儿园综合教学活动大楼。经过一番校舍改造,学校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40年前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在校舍改造过程中,学校注重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和调整,已呈现出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和实用化的整体趋势,形成了全省一流的综合性多功能、美丽的教育教学楼群和实验窗口。

近几年,学校师资力量加强,不但数量增多,而且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也不断提高。过去教师的最高学历是中师,而现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约占90%。

党的力量进一步增强壮大。过去学校只有几位中共党员,但现在有40余位中共党员。

学校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根据少儿特点和存在问题,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学校通过“我家住在济南府”系列活动,向孩子们进行热爱家乡教育,培养他们从小树立能为家乡有承担责任的愿望和感情。此外,学校还开展了“阅读会”,建立“阅读宝贝册”,珍藏阅读收获,让学生形成了广泛阅读好书的兴趣和氛围。“2017年六一专题晚会——成长、‘小手拉大手’”等活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们也在活动中受益匪浅。

学校不断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办“孔子学堂”,组织“茶艺展示”,先后与加拿大、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小学对**流并结为友好学校。近年来,学校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门与团体进行了文化教育交流,接待来访者达1000余人次。不但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也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少儿的管理模式,新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等。

40年来,学校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具有代表性的省级和国家级荣誉称号如下:1988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德育先进校”;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儿童少年先进集体”;1998年,被省教委授予“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被省委机关工委授予“山东省省直机关先进党组织”;2002年,被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单位”(2016年前,连续19年获得“省直精神文明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校园”。

在新时代里,山东省实验小学,明天会更好!

 

 

作者:于迺圻

山东省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