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年轻人、儿童,还是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大街小巷,汽车、轮船、火车上,各种场所无不看到低头一族,在忙碌着。他们有的在视频聊天,有的在听歌看电视、搜索新闻趣事,有的在打游戏、斗地主,有的在上网查资料孜孜不倦学习新鲜东西,有的在付钱、收钱做买卖,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看似一部小小的手机,已把世界束小了,已把人间事事拉近了。人们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了解了世界,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你我。在这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互通的时代,各种APP、网购、网通、网银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无论是一件普通市民的小事,还是区域间的新事,还是国家的大事,在小小的手机里都能看到、听到,并能迅速得以传播。这就是高速通讯的时代。
记得去年九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来中国访问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来中国可以不带钱包,但不可不带智能手机,钱包里可以没有钱,但智能手机不可没有电。从他的讲话调侃中,可以看出,在中国不能没有手机,手机不光是通讯联络的工具,还是上网聊天,查看信息,了解时事的神具,更是买卖支付的用具。
记得在前几年,网上传播这么几个画面。在一个交通比较繁忙的路口,有几位漂亮时髦帅气的男女,开着一辆进口豪华路虎车,被几个叫花子拦了下来,一位美女摇下车窗,问道有事吗?其中一位叫花子把手一伸,说道:给几个零钱花花。车内几个人说:这都什么年头了,谁还带钱,更何况是零钱。这时就看叫花子中有一位女的,拿出刨丝机(这是老百姓的叫法,英文是POS,意思是“销售点”,全称是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上前说:带信用卡(银行卡)了吗?我这可以刷卡。接着车内有人说:这也太落伍了吧。这时前面两个带破草帽男乞丐,一人手里拿着微信图像,一人手里拿着支付宝图像说:你们带手机了吗?我这里可以扫微信、支付宝。只见车内的几个人面面相觑,脸红红的开车走了。这时就听到几位叫花子在后面议论,这年头不带智能手机还能出来混社会。从这段对话的调侃中,我们可以清晰的体会到,智能手机已经是我们的必备工具,已经深深的融入到社会和生活之中……
记得在本世纪初,在春节一个相声小品表演中,说北京有俩个人在同一辆公交车上相互打手机,其中甲说:今天礼拜天,朋友邀我去长城饭店赴宴,怎么也推脱不掉,这不正打的去饭店的路上哪。乙说:别提了,今早上就接了好几个电话,请我吃饭,你说都是朋友,去哪都不是,不是得罪人吗,只能找个近的地方,这不已经在饭店坐下了,正等着哥几个喝酒哪。当公交车在菜市口停下后,只见二位先生每人手里挎一个大菜篮子,各自手里拿着一部手机,从公交车前后车门下车,到菜市场买菜去哪。可当他们见面后,彼此很是尴尬,说:都是手机惹的祸。从这一个调侃段子中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手机已在普通市民中普遍使用,手机通话已相当方便。而另有一个调侃段子更能说明那时手机的普及程度。说2006年某一天,有一位十来岁小男孩,在街上乞讨,幸运的讨到一张10元的人民币。当他兴高采烈在街上左右欣赏战果的时候,从一个小巷中跑出几个小屁孩,追抢这小男孩手中的10元钱,跑了几条街后,小男孩手中的10元钱终于被这几个小屁孩抢去了。于是小男孩眼含着泪,气愤的从衣兜里掏出手机,拨打110报警,说我被打劫了。这看似一个笑话,但说明我国在手机通讯领域已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普通生活之中。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的光缆及无线通讯已在全国铺开,每个城市县城,大街小巷马路边,为了方便居民和广大人民群众,到处都建基站、电话亭。大街小巷及小卖部,到处都在出售电话卡。当时北京有一所大学的旁边有一个电话亭,昼夜都有很多人排队打电话。打长途只需一毛钱,而且无限时,想打多长时间就打多长时间。后来持续半年多时间被电信部门检查发现,是由于接线原因造成了收费错误。那时的大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手持大哥大,满街找电话老板级的生意人。腰别BB机,听声就找电话亭跟班忙碌的人。人们在调侃中戏称:“有了大哥大,就怕打电话”。“BB机,套狗绳,走哪一扣就回声。”那时,由于无线通讯刚刚组建,通话费用相当昂贵,即便是老板,也不能长时间使用。而且当时的有线电话相当普及,随处可见,随处可打,相当方便,而且价格不贵。综上虽说是调侃,但足以说明当时我国无线通讯已在起步,光缆通讯已链接祖国大江南北。到了90年代末期,电话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风靡一时的电话卡不知去向,显摆的大哥大已成了古董,BB机已被甩的无影无踪。人们通话逐渐走向直板手机时代,就连拜年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只用短短数语的短信就能搞定。
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无论大小城市,企事业单位,就连基层的乡镇政府,都会设立总机。接线的话务员是一门职业,总机是一个重要的部门,话务员得需要政审才能上岗。那时的通话,需要手摇电话,再通过总机或多个总机接转,才能接通对方进行通话。当时政府主要领导有专线,可以直接通话,一般不影响、不涉及、不占有民用通话线路。企事业单位及基层的领导大都有特权,因为总机部门是他们的下属单位。他们常用的口头禅是;“拔了他的插我的,我的电话要畅通”。于是当时在社会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想通话,摇电话,接总机,少废话,不易通,末怪她(总机话务员),通话中,碰硬茬(领导),随时变的无法啦,只能对着话机干喂…了(通话接线插头已被总机接线员给拔掉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交换机逐渐代替接线总机,有的较发达地区已经敷设光缆。广大人民群众的通话通讯也得到很大提升。拨号电话已取代手摇电话,座机电话已走向了普通市民家庭。人们不在为一点小事,骑车跑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去通知告知,而是拿起电话就可相互沟通,极大方便人民群众。
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那时人们要打个长途,得去邮电局排队等候。等排上了,能不能接通不一定,即使接通找不找到人接电话也不一定。因此,那时的人们如遇到事情,就会到邮局发电报,发出的电报也得两三天才能收到。因此说那时通讯相当不发达,人们交往面相当窄,了解事物的渠道只有广播和所社交的人群,信息相当单一。随着改革开放进展,技术的发展,在当时相当发达的电报行业,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销声匿迹了。人们了解事物的渠道也多种多样。
回顾我国这四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路,我们不得不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千难万险,迎来了光辉灿烂的今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三步走的战略思想。通过一代代不懈努力,到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网购、共享单车、扫码支付、高铁已成中国新的四大发明。其中高铁已成为中国走出去的世界名片。面前,互联网、云计算、北斗卫星、量子、5G通讯等一大批高科技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基建被人们称为世界狂魔。国防、制造等行业,已打下雄厚的基础。在这,不得不用外国人经常调侃的一句话说;现在要想让中国停下来不发展办不成,让其发展慢更不行。在此,我们不能让他们的话所蒙蔽,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前进。为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黄德全
兖矿集团离退中心服务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