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者:胡爱君桦南县退休干部

1978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诗词的复苏呈现燎原之势。

1978年至1987年间,各地诗词组织,诗词刊物如雨后春笋一般自发地产生,而且很快就遍及全国。特别是1981年,《当代诗词》杂志在广州创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引起诗坛极大关注。在此期间,中华诗词学会从1984年开始筹备,1987年5月31日正式成立。中华诗词学会从那时起,逐步地成为全国诗词组织活动、创作研讨、沟通联络、引领方向的最大平台。中华诗词由此真正开始走向复兴。

1987年到现在,由于经济文化上的改革开放,久受压制的传统诗词获得解放,创作呈井喷现象。各地诗词组织与刊物也大量涌现,尤其是1994年《中华诗词》杂志的问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成倍增长。目前,学会会员已发展到三万多人,并且每年还在以两千余人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散布民间的传统诗词社团有两千八百多个,期刊上千种。全国各地诗人、诗词爱好者约在百万人左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网络诗词尤为活跃,用手机、微博传播诗词,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年轻人的加入,为传统诗词创作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诗词的热度正在持久上升。而且,近年来,中华诗词的诗教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共授予“诗词之市(州)”2O个,“诗词之乡”215个,“诗教先进单位”205个。“政府行为,社会效果”也初步显现,而且各地的积极性还在不断地增长。这正是:改革开杖壁障拆,诗花应运向阳开。千红万紫芳菲劲,叶茂根深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