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家的生活从贫穷到温饱,再从温饱到全面小康,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连想也不敢想。
1978年以前,我还是民办教师,靠挣工分养家糊口。那个年头拼死拼活干一年,就盼着年底开支,但几乎年年都是“算盘一响,希望泡汤,几多惆怅,分外忧伤”。有一年,我所在的三队才拉三角八分钱的“劳日”。当时有人就编了个顺口溜:“一包火柴,两包针,三块火石剩一分。”生动地道出了劳动价值的低廉,也透露出些许嘲讽和无奈。那年,我们全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年底才开了38元钱,我爱人攥着钱,围着供销社的货摊转了一下午,手心都攥出了汗,却一分钱也舍不得花,因为她知道,这38元可是我们一家六口过春节以及来年一年的指望。当晚,我爱人说了几句抱怨的话,我母亲批评道:“你知足吧,咱还开了几个钱,那些倒欠户的年可怎么过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神州大地,使穷山村座座荒山绿了,农民个个钱袋鼓了,百姓家家日子富了。在改革的浪潮中,我勇立潮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付出汗水,收获希望,生活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1983年5月,我被评为烟台地区优秀教师;1984年12月,又有幸转正,成了公办教师。从此,“泥腿子”变身“工薪族”,我的美梦成真。工资也从全年可怜的38元,变成每月43元5角。生活一下子从贫困走上了富裕。当年,我家买了电视机,实现了我父亲在炕头上听歌看戏的梦想。每天晚上,小炕头上挤满了众乡亲,有的干脆趴在院子里的窗台上看。在电视剧《霍元甲》《陈真传》热播期间,我多次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以满足乡亲们观看的需求,更值得庆幸的是,从转正后,我的工资翻着番的往上涨,惊喜不断。转正第二年,工资从43.5元涨到78.8元,这一涨就再也没停,到八十年代末,不知不觉,工资竟达到三位数,涨到了四百多;到1997年我退休时,后面竟又多了一个零,每月能领四千多。退休了,咱知足,但工资却还是一个劲地往上涨,现在,每月能领近八千。从四十三到近八千,翻了多少番,我实在没法算。但我心里明白,现在,我在家舒舒服服过一年,过去,我要辛辛苦苦干一个世纪,外加一万多天!这不是神话,也不是奇谈,这是改革开放发生在我身上实实在在的巨变。它带给我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多的是获得感、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我分明看到,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兴奋地向我们招手,中国仍在巨变。
作者:李国友
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