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改革开放进军的号角和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医院改革也融入在这历史发展的大潮中。我是九十年代初期进入医院工作的,亲历医院由弱小到强大的蝶变事件多多,但最让我引以自豪的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记得九十年代初期,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门诊收款处和门诊药房,用的只是单机版程序计费和管理库存软件。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院方便开始筹划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即HIS系统)的建设。 2000年底同青大海威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HIS系统, 就正式上线运行,共包括财务管理、护士工作站等十四个子系统,初步实行医院管理运行模式部分覆盖。到2005年又改造升级HIS系统,同市社保中心医保系统对接,医保病人可以在医院直接进行住院费用结算。除此之外,超声、影像等辅助检查科室分别启用PACS系统,首次实现达到集中登记、分诊、阅片打印报告的目标要求。

2011年前后,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巩固完善阶段。院方进一步升级了HIS系统加强了信息安全,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初步尝试绿色IT建设。2006年9月,随着新病房大楼的投入使用,信息系统数据量急剧增加,原来的HIS系统已无法满足医院正常业务需要,院方同西安天网软件股份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的适应医院实际业务和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为此,2008年再次改造后的HIS系统即同市新农合系统无缝对接,一并启用的同方知网电子期刊系统,能收录近万种医学刊物、四千余部工具书、近两千万词条,为全院职工提供了充足的知识食粮。同时,使用的天网电子病历,将医生从手工书写病历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在2009年,新购两台HP服务器结合已有的IBM磁盘阵列,开始尝试服务器虚拟化,迈出了建设节能环保绿色IT第一步。

时光进入2011年后期开始,我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向以临床信息为核心的数字化医院发展,系统安全进一步加强,绿色IT建设大见成效。紧随国家医改的步伐,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心,也由单一病人费用向综合临床信息转移,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战略资源。为此,院方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资金越来越大。目前,全院共设400多个工作站,两层以上交换机28台,网络安全设备4台,UPS主机10台,服务器15台。运行有HIS、LIS、EMR、PACS、PASS等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数十个系统。拒不完全统计,数年来全院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累计达三千万元。

如今,医院日新月异e时代的脚步,迈进了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信息化作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神经中枢”,也正以其逐步完备的功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造福于百姓。

信息时代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走进患者。记得本人在临床工作的时候,接诊每位患者,都要手写病历,每天除了伤口换药等操作外,还要写手术记录和病程记录,有时一天忙到晚,也难以完成书写任务,整天让病案文书搞得头晕眼花。而如今,只要在电子病历系统点击收住患者的姓名,电子屏幕立刻就显示出患者的年龄、性别、住址、住院号等全部信息,随后在电子病历模板输入该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等信息,短时间内一份完整的电子病历即可完成。再登录医师工作站应用信息管理系统,(HIS)录入医嘱,护理级别、饮食、用药等信息,就能清晰显示。医生录入的这些医嘱信息被护士工作站审核后,即迅速生成各种电子治疗单。以往医师在手写医嘱后,护士还需要抄录一遍再执行,至少每份医嘱要多用时数倍。现在有了HIS系统,省去了护士抄写的麻烦,也能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医嘱生成的信息,还会被分门别类的传递到不同岗位的工作站,如住院中心药房可根据HIS系统传递的信息,立即调配药品,并通过物流传输很快送达病区护士站,及时用于治疗患者。HIS系统还整合了合理用药系统,当医生开写药品医嘱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显示该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内容。对医嘱所使用的药物剂量、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审查,协助医生正确的使用药物,提高了医师开医嘱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如今,无论医师查房,还是护士打针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逐一显示出信息管理的优势,这就是与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的无线移动查房、护士手持PDA及PACS系统等。你若在病区内看到正在查房的医护人员,以前查房的情景完全变换成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以往查房推的是笨重的病历车,或者手抱厚厚的病历夹,而现在手推移动工作站即可查房。打开电子病历系统,即可调阅该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辅诊结果等相关的病史资料。除此以外,查房医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记录上级医师对该患者的诊疗指示,并针对开出的医嘱、完成医疗文书,及时更新病历信息。护士所做的许多治疗工作也同样体现到信息化的优越。在病区的护士们往日治疗过程中,和换吊瓶、发口服药同步进行的“三查七对”工作,口问眼查核对工作量大,偶尔会有差错发生。如今,她们每人都会手持一部PDA的掌上电脑,在为病人治疗前只要对着病人腕带信息码扫一扫,即可清晰准确地核查出患者姓名、年龄、床号以及服药清单等信息,患者医疗安全更有保障。护士随身携带的PDA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接收患者的呼叫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为所需患者提供生活及医疗服务。

凡在门诊有过诊疗经历的每位患者都会有亲身的体会,现在就诊过程同过去相比就是大不一样,不仅诊疗时间缩短,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当然,逐年实施医疗环境改造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信息时代的便捷的服务给每位来诊者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自门诊一卡通和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启用以来,新设定的门诊流程大大缩短了环节间的就诊程序,进一步优化了就医环境。当你持有效证件在挂号窗口领取门诊一卡通后(亦可在柜台机预约挂号)到相关科室诊疗时,门诊医师工作站的电脑上已经显示出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医师诊疗后开据的相关辅助检查单,检查结果都能通过电脑详实反馈。也就是说一张小小的一卡通,相当于医院为你建立了一份永久的健康档案,也相当于你个人的第二身份证明,每次的就诊所有信息都会被储存于电脑中。有了一卡通患者在挂号、缴费、诊疗、取药、辅助检查等环节均能资源共享。就拿普通一次验血检查来说,以前交款、抽血、取单都很麻烦,特别取报告时,多个项目单子都摆在化验窗口,有些需要自己翻找,遇到相同名字的化验单,不知道那一张是自己,被拿错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好了,一卡通交费后,检验科工作人员为相关人员刷卡后即发给一个贴有名字、带有条形码的试管,到采血窗口送交工作人员核对条码信息后即可直接抽血送验。采血后,所有标本送往不同门类检验仪器上,接收标本的仪器就会自动启用所有检验信息、诊断信息、财务记账信息,检验结果随时自动记录实时传递。取报告单的时候,只要在检验科门口的柜机上刷一下卡,就会拿到清晰详实的检验报告单。既避免错取报告单的烦恼,又保护了患者隐私。

HIS系统正式上线后,为住院患者出院费用结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往患者出院结算比较麻烦,有时遇到票据、证件未带全、或人多排队等候等问题,需要来回往返多趟,才能结清账款。现在通过信息平台,能够随时查到并结清患者治疗费用,避免了手工审核的麻烦,提高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

信息化建设使我院的管理更精细、更科学。院领导只要打开院长查询及门诊、住院药房、药库管理系统等模块,即可数据共享。全院所有数据则会以表格形式统计,呈显的相关信息清晰准确。领导也会针对动态提供综合性定量分析信息,及时了解医院管理现状,以此制定相应决策,指导、检查、督导各项任务指标的落实。各行政职能及业务科室通过科主任查询系统,及时查看到有关本科室业务开展、费用控制、管理指标等信息,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针对性调整工作思路,达到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费用降低、服务质量提高的目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伟大祖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见证了e时代助推市医院跨越发展的蝶变过程。我亲历并感慨,医院e时代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逐步成为乳山百姓健康福祉的最大受益者。

 

 

作者:肖毅敏

乳山市人民医院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