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雨露滋润着幸运儿,改革的机遇伴随着幸运者。
改革圆了我的大学梦
1965年11月我从文登一中高三被山东省委办公厅招录,从事秘密专业技能学习培训,这意味着毕业后我的工作性质不能公开,决定了我这个“老三届”从此与大学之门无缘了。
1966年爆发了“文革”,我所学的专业停学,在1968 年3月取得“高级中专”文凭后,我毅然入伍参军了。随后五年多的军人生活中,“上大学”的念头几乎没有在脑海中闪过。
1977年秋恢复高考,改革的第一声春雷响彻祖国神州的大地,同时在我心中播下了种子,萌发了我要上大学的梦想。当时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报考大学需要厂长和党委批准,经我多次申请,三年后机会终于落到我这个幸运者头上。
1981年5月时任厂长的封梦祥同志通知我,党委批准我可以参加报考秋季全国统一高考。我利用工作之余复习高三课程,两月后参加了统一考试,成绩在济南军区报考人员中名列第一名,被南京工学院(现在更名为东南大学)录取。当我接到金光闪闪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的热泪盈眶,有谁能相信时年35岁的我还能圆了大学梦?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了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我是参与改革的幸运者,没有改革哪能圆我大学梦?我发自内心感谢党、感谢祖国。
改革圆了我的工作梦
1983年7月毕业后,我回到7313军工厂 。1984年,我在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全国统一考试中获得全军第八名的成绩,受到总后勤部装备部全军通报嘉奖。我主持的大中型企业“五项企业整顿预验收”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60年代到80年代,全军人员裁剪,各个军工企业日子都进入了严冬。1985年前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发出了“军工企业也要改革,可与地方企业横向联合开发民用产品的”号召,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时任生产厂长的我在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开发了两项民用产品——“烽火牌燃煤家庭两用取暖炉”和“古花”牌电热药灸器,这两项民用产品是改革成功的产物。
由于军工企业的改革,“古花”牌电热药灸器走出了国门,也使我这个历经改革的幸运者,有幸参加了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二届世界针灸学会及中国中医药学会成立大会。那时,我携带“古花”牌电热药灸器带队参展,更与国内知名学者与国际友人在人民大会堂一起参加了由王震同志主持的招待国宴。
这是我一生的荣耀!时至今日说起来,我仍然难以抚平内心的激动!没有改革开放,哪有我这个参与其中的幸运者?我从内心呼喊“改革万岁万万岁!”
改革吸引我来到了威海
你好,威海!这个首批参与改革开放的十二个沿海城市之一的小城,红瓦蓝天、舒适宜居、环境美丽!1988年3月,威海刚刚成立地级市才半年,当时张锦超副市长作为团长带领威海代表团参加了山东省首届青岛进出口博览会。我以7313厂参观者的身份到青岛参观学习。在会中空闲时间,我专程拜访了张锦超副市长,向他递交了我的简历,表达了我想回威海工作的意愿。我清楚的记得,当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小伙子你真心想回威海,我欢迎你回去!”。张副市长一句话打动了我的心,从内心发誓,我要与改革开放的威海结成终生伴侣。
报道,威海!1988年5月底,我借机到了威海。当我在环翠楼对面劳动培训中心办公地二楼会议室见到张锦超副市长时,他笑着说了一句话。“小伙子想通了?想回威海吗?若真心实意想回威海,我欢迎你”。我坚定地回答“我就是为此事来麻烦您呀张市长”。他随即将安排劳动人事负责人开调令,我将调令揣在身上返回济南 开始了我要回威海的计划……回到济南工厂后我没有公开调令。经过我的请求,领导经过研究,最终批准我调回威海。
敬礼,威海!我来了。我终生难忘的一天——1988年8月16日,我辞别了在7313厂16年的工作,来威海市商业委员会报到。王希瑛主任接见了我,安排我到威海市粮油贸易公司报道。报道后还未正式上班,改革的福利又再次落到了我这个幸运者头上,王主任约我详谈,表示现在改革开放的威海需要外贸专业的人才,组织有意派你到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修半年,进修期满后回来担任外经外贸工作的重任。组织的信任给了我压力,同时也给了我动力,1988年, 42岁的我与威海政府选派的其他行业共十名同志前往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进修。当我第二次进了大学学府的大门时,心中倍感亲切激动,发奋刻苦学习专业,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关怀重托。1989年2月初,我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结业回威,不久组织任命我为粮油贸易公司外经科长。没有改革,哪有我外经科长的职位,哪有我这个幸运者展示才能的平台?
1991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全国第八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威海花生批发市场诞生了。开业典礼之时,我担任副总指挥,负责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八百多名代表。1992年3月,我又被组织调到了威海花生批发市场交易部担任经理,因此有机会参加郑州小麦批发市场的工作会议、黑河全国粮油批发市场工作会议、昆明全国粮油批发市场会议、重庆全国粮油批发市场工作会议等,向全国的粮油专家学习经验,充实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是的,改革的威海,开放的威海,威海花生市场的诞生是得益于国家对十二个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的优惠政策,而我这个参与其中的幸运儿也因此获得了经验与积累。
1992年春节后,威海港一艘长约二百米的洪都拉斯船需要装船出口。这是改革开放后五年以来,威海第一次达成向洪都拉斯出口两万一千吨玉米的合同。当时,商委副主任的张镜清任装船总指挥,交警支队的宁运久队长及粮贸公司的张仁滋经理任副总指挥,我的工作是协助总、副总指挥完成好装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五天内必须完成,延期一天罚款数百美元。当时每天实行交通管制,疏导1000余辆运粮车进港,我为协助领导工作,担当起了实际性的临时指挥,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以上,提前十小时完成了装船任务,工作保质保量提前完成。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才有了非同寻常的工作经历,获得了受到了外籍船长和领导的赞许及认可。
2006年我光荣退休了,现居住在一百多平米的房改房中,幸福地安度晚年。我感到温暖、充实、富有、自豪,可以说,没有改革就没有我这个幸运者的当年与晚年。2018年,地市级威海31岁了,也是我这个历经改革的幸运者调回威海30周年。30年中我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的威海已经成长为“青壮年”,我这个党的幸运儿、改革的幸运者已经融入进威海这座小城的点点滴滴。
党啊,我亲爱的母亲!您的幸运儿会永远爱您、永远跟着您!我现在虽然退休了,但我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在思想上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领袖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宣传正能量,尽好一个老党员应尽的义务,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晚节永不褪色!
作者:王士成
山东威海环翠竹岛街道竹岛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