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为一位退休老干部,经历的多了,感受也多,接下来我就说一下我眼里的改革开放这四十年。

说到改革开放,可能最准确的词语就是“变化”,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致。主要包括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从步行到自行车,从摩托车再到小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真的非常大。我从小住在蒿泊村,儿时出行基本是“以步代车”,彼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行车,特别是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时候,本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但是拿着东西走几十里路,往往累的不行,幻想要是有一辆自行车就可以少遭点罪了。几年后由于上班,距离家里较远,凑钱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当个宝贝一样的不能见得它有一点的脏。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家里买了第一辆小汽车,全家人都高兴的不行,现在,一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改革开放40年来,汽车开进寻常百姓家,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地铁、动车、飞机出行越来越便利,也越来越安全,真正实现了“日行万里”。

从土坯房到瓦房到楼房,在“住”上,质量的变化很大。小的时候家里住的是土坯房,下雨的时候屋顶漏墙壁渗水的,冬天的时候仅仅靠烧火并不足以取暖,那时候只是希望能有个遮风挡雨的瓦房就好了,几年后,瓦房不再是幻想中的美好,甚至楼房在不经意间已经伫立在城市的各处,楼房不仅仅是能遮风挡雨的处所,而是一个温暖的家。

从衣能蔽体到穿得暖到追求艺术,“衣”的变化越来越精致。从前,衣服是有一件穿就很不错了,破了能补就补,一件衣服穿下来到处都是补丁,每年过年的时候能有一件新衣服穿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现在,各大商场,服装专卖店层出不穷,线上线下各种款式,各种型号的衣服都能够买到,一年传一次新衣服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逐渐的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衣能蔽体这么简单的事了,不同款式的衣服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吃不饱”到“吃得好”到“吃得健康”,在吃上越来越讲究了。小的时候经常是吃不饱,农村实行生产队模式,为村里集体干活,收入微薄,地里的庄家、园里的菜都不属于个人,每年就靠几张粮票养活全家,经常是吃不饱,也就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家里用粮票换来的麦子,自己磨成面,这时才能吃上热乎乎的粗麦馒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吃不饱”也成为了过去,凭工资可以养活的料全家,现在,人们要求的不仅仅是“吃得饱”而是在健康的路上大步向前,绿色蔬菜、转基因食品更是很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或许衣、食、住、行只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一方面的表现,但一切都基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各国中稳居前列,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进行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国内加大个体及私营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及税收,从照抄外国的发展模式政治体制到借鉴再到探寻适应自己国家的政治模式,带领国家在世界的发展潮流中稳步向前。

以上就是我眼里的改革开放40年,可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都是和百姓的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也是百姓最关注的,我相信,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好,国家也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作者:姜德云

山东威海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