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者:杨存卿,泸西县中枢镇老年协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石穿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从前想也不敢想的。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生活的改善最直观的还是体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从上世纪50年代起,限于我国落后的农业基础,粮油等生活必需品是计划供应凭票购买。买米要用粮票、买油要用油票、买肉需要肉票,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次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包产到户的政策,极大的丰富了农产品产出,1992年最后的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后,票证最终结束了它长达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质匮乏时代。90年代后期发展增速,老百姓的餐桌上不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2000年后国民经济得到很大提升,吃饭不再是仅仅为了填饱肚子,更发展出了社交的功能,街面的饭店越来越多,下馆子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逢年过节也会下馆子,餐桌上的大鱼大肉也变成老百姓展示自己经济实力的方式。到了21世纪,饮食的极大丰富导致了大量肥胖、疾病的产生,三高人群越来越多,近年来伴随着吃出健康的风潮,老百姓的餐桌不再是大鱼大肉,而是要荤素搭配吃出健康。人们的饮食习惯,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
家居变化也是老百姓感受最深的。改革开放以前,大部分农村人家住的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少部分人家还住在麦草房。家里的家具只有床、饭桌是生活必须品。条件好的家庭有个收音机和手电筒。泸西县城里的居民,普遍只有两间房,家用电器就是电灯和电炉。电视机相当稀缺,一个单位也不见得有一台电视机。改革开放以后大家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房子越换越大,楼层越建越高,农村瓦房换成了小洋房,城里从筒子楼变为单元房、乘电梯取代了爬楼梯。家用电器逐渐走入人民的生活,从80年代的黑白电视、到90年代的熊猫彩色电视、单门电冰箱、洗衣机,到新世纪的大屏彩电、双门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台式电脑,再到近几年发展的液晶电视、变频电冰箱,电视机屏幕越来越大,体积越做越薄,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向往着“三转一响”的生活,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的家庭意味着生活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以前大家出行基本靠走路或者是马车、牛车,要是有人骑一辆永久自行车出行,大街上也没有几辆自行车,那简直就是拉风到极点。改革开放以后自行车慢慢普及了起来,我们国家号称自行车王国。到了90年代摩托车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当时也有小汽车,但是一个县也没有几辆,私人拥有汽车根本不敢想。进入新世纪以后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越来越来大,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前不敢想拥有的私家车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私家车越来越多,有些家庭甚至不只有一辆小汽车,泸西这小小县城也发展到只要一到接送小孩时道路就拥堵。
公共交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前,火车、飞机只是在书本上见过。老百姓的公共交通是拖拉机、东风卡车、汽车。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修高速、架高铁、建机场,遇河搭桥、逢山钻洞,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过去我们乘客车到昆明要5、6个小时将近一天的时间,现在早上从北京回来泸西乘飞机出发还能赶上回家吃午饭。
改革开放四十年,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建筑工人一天的工钱就是3、5元,中期发展到30、50元,现在建筑工人每天的收入最低也是200、300元,收入翻了100多倍。我自己是80年参加的工作,当时月工资是38.5元,中期月工资近千元,现在退休工资7000元,38年来工资翻了180倍。
改革开放四十年,通讯领域的发展更是出乎意料。改革开放以前大家的通讯就是写信,一封信往往要数周的时间才能寄到。改革开放中期通讯逐步发展,座机电话逐渐增多,不仅是单位,富裕起来的人家也装上了座机电话。电话的普及改变了通讯要数周的局面,之后出现了移动电话——手机,手机才出现的时候价格很高,有手机是有身份的象征。现在手机普及了,大家都用上了智能手机,过去打电话只能听见声音,现在打视频电话,不仅可以听见声音还能见面。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人民群众众志成城、砥砺前行,靠着踏实苦干,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群众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富裕了、日子越来越红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变革!过去四十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是要依靠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