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虚荣心是重的。爱面子、爱攀比。看着领导和部分同志戴着手表,心里常常想着早日能获得一块手表。

机会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7月间,县百货公司分给宜良县委会一块中山牌手表的票证;表的样式像上海牌手表,价格低廉,人民币30元,内部销售,县百货公司柜台没有摆放。那时,县委会的干部、职工70多号人,绝大多数职工没有手表,少数戴手表的多是“南下干部”或单位的领导。戴不起手表的干部、职工多因工资收入低,若购买标价120元一块的上海手表,按当时的工资收入,节衣缩食积攒一年甚至两年的积蓄才够支付,那时又由于物资匮乏,即便有钱没有票证同样购买不到。当年普通干部职工想获得一块价廉物美的手表实属不易。

群众利益无小事。手表虽小且小,但县委办的领导都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按“程序”请示了县委分管领导,得到了“注意保密,分给谁购买视情况再定”的明确答复。然而,哪有不透风的墙,没等领导开会研究,人们就纷纷报名要这张表票,其中不乏已有手表的干部职工,理由是虽我有手表,但配偶没有啊,不便于掌握时间,给出差啊,送孩子上学呀,夜间加班啊,带来诸多不便。僧多粥少由谁购买这块廉价手表?党的政治优势是遇事多同群众商量。县委办公室充分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几个回合下来,绝大多数干部职工的意见倾向分给我购买,理由是我比他们“更需要”:我经常夜间加班赶写材料,经常随县委领导出差下乡,通知开个会呀,赶趟车呀什么的,都需要有块手表更便于掌握时间;由于没有手表,常常问有手表的同志或领导,给领导增添了不少麻烦。我知道,这些“更需要”的理由,是县委领导、部门领导为我获得这块表的购买权而美言的。

参加工作二十二年获得这块“物美”价廉试销的中山牌手表,那高兴之激情难以言表。说它“物美”,款式像上海牌手表,据说还防震、防水,真是爱不释手;说它价廉,只相当于上海牌手表的四分之一的价格。那时我的月工资为行政24级43元,应付日常开销和给家庭资助外,节衣缩食几个月攒下几十元手表钱也是可能的。

那个年代,衣着简单,外衣常穿中山装,内衣多穿长袖村衣。由于虚荣心作怪,没手表前,再热的天气也不卷袖子,让别人看不出戴没戴手表,“一个县的首脑机关,又是国家干部,参加工作没块手表,那是多没面子呀”,可有了手表后,就经常爱卷袖子,让手表露在外面,每隔十来分钟,就要瞄一眼手表,看看分秒针摆动是否正常好在众人面前显露一番。如今回想起来,这种虚荣心让我脸红心跳!但也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从来没有完美的,不完美才是人生。

秋去春来,在机关,在乡下,多少个夜深人静的日子,伏案写材料晚了,临睡之际总是要把手表贴近耳朵,聆听一下它那“呲呲”摆动声。早晨,无论是雨后屋檐滴水还是星星闪烁,醒来的第一件事,总是从枕头下摸出手表看一看时间,然后聆听一下它的声音,这才小心翼翼地把它戴上手腕。洗漱、干农活时,时刻记着一定把手表摘下,装在衣兜里,当心进水弄脏影响它的“寿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弄坏弄丢一过了这座山就没有那个店了。

没有手表盼有手表,有了手表烦心事又来了。在温饱没能保证的当年,像我这样一名普通干部能戴上手表,职工中经常投向我的是羡慕的眼光。赞赏之余,又常常会找各种理由向我借手表戴一戴。有的拿过去,看看,试试,就摘下来还给我;有的却说哪天哪天,要到外地出差开会,开口向我借手表,这下让我犯难了,不借给他们呢,怕家人心里不高兴,说自己是个“小气鬼”,“不够朋友”,对同志没有感情;要借给他们吧,会不会弄潮、弄脏、弄丢,如果他们丢失了,要人家赔实属难以启齿,再说按原价赔偿还能买到这样“物美”价廉的手表吗?那该怎么办呢?类似这样这样烦心事多着哩!

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国门打开,外国表一涌而入,促进了国产手表的发展。如今走进钟表店,面向大众为主的各式手表,看得我老眼昏花,仅上海牌手表多达上百种,什么陀飞轮系列、计时码态系列、露摆系列各种款式的电子表、机械表映入眼帘,小巧、轻便、美观、适用、准时、功能多的手表大饱眼福,激励着我们国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喜人的变化,得力于四十年来春风化雨的改革开放!


作者:官自德

宜良县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