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好是在改革开放的那一年结婚。婚后,就和父母、弟弟一家人住在一起。那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小套间。弟弟结婚后住大屋,我们住小屋,老父亲只得在靠厨房边的仓库搭个火炕,睡觉连腿都伸不开……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就这样,我一直坚持了10个年头。
改革开放10年后,我迎来了第一件“喜事”——1989年2月23日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福利房。尽管这是一套旧的厢房楼,不到40平方米的单间,但对我来说胜似皇宫。眼见孩子一天天长大,小学毕业上了中学。于是,改善住房条件的问题又摆在了我面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化,被调到市职工疗养院任办公室主任。一晃我在疗养院工作了3年多,根据工作需要,1996年的春天,我调回机关工作,让我欣慰的是,在改革开放20年的时候,1998年3月30日,我第一次拿到了新房钥匙。
这次分房是商品化性质。当时分配时我很犹豫,最后决定交钱、交房,要新房。我向亲属、同学和朋友多方筹款,并多次到沈阳把珍藏的邮票变卖掉,总算把钱凑齐了。看着新居的宽敞明亮,我从心里感到温暖和幸福。
2011年初,我退休后,在家的时间长了,爱好书画和写作的我渴望追逐阳光,不愿再继续住厢房了。我盼望能早日动迁,改善住房条件,对能住上正房的迫切心情与日俱增。就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时候,2017年8月25日我又喜迁新居,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三次搬家,越搬越好,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可以说这完全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的新居。
作者:徐以江
抚顺市总工会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