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者:唐成海,镇江市关工委主任
今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这一历史时点上,让我们有了回望与前瞻的历史契机。回望来路,“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再造、从发展方式的重塑到制度文明的涵养,是改革的春风唤醒了古老国度,带来了万紫千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的成就体现在方方面面,就以关工委工作中一项——校外辅导站的建设发展,也能“见一斑而知全豹”。
普遍建立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一大创举,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有效阵地和平台,正是改革精神所产生的创新思维,唤醒了的人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在经济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同程共进中应运而生的。我们记忆犹新,当实践向我们提出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有与其职责相适应的阵地和平台问题时,2007年5月,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在南通调研,发现建“校外教育辅导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即题词给于充分肯定,并于6月29至7月1日,召开关工委工作会议向全省推广。从此,我省辅导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张靓丽的品牌。犹如40年来中国前进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迎难而上、不懈改革一样,我省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就是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目标而一路走来的。
▲2009年1月11日,由市关工委策划,江大关工委、江大流体中心与丹徒上党镇关工委共建上会片潘甲校外辅导站启动仪式
每当辅导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急盼解决的时候,省关工委总是秉承改革创新精神,适时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文件给予政策支持,培养树立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领,并针对实际问题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总结经验进行理论指导。例如,当2008年建站初期,省关工委会同省文明办、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意见》,有效地解决了推进难的问题;2010年,省关工委会同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等10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乡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意见》,在辅导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后,解决了常态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等问题,推进了辅导站工作规范化建设和常态化活动;2013年,为适应辅导站工作需要,省关工委有分别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关于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校外辅导站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意见》,优化辅导员队伍,开辟了新的途径。继而,根据新形势下辅导站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提出辅导站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站质量和水平的新要求,从而使我省辅导站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发挥作用。
我市校外辅导站也是按照这样的前进节拍一步步发展完善起来。自南通会议之后,我们首先以“建起来”为目标,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各行政村都建有辅导站,实现了全覆盖,规模企业建站率达98%。尔后,我们以“优起来”“强起来”为目标,转入辅导站建设新阶段,也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辅导站在“合格”的基础上,优秀率达80%以上;当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校站结合”结对共建是辅导站生存发展、发挥作用的必由之路,即在全市开展“校站结合、村校共建”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辅导站建设提档升级;针对我市青少年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我们力推在辅导站建立“电子阅览室”,仍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1年6月20日,全省城乡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培训班在镇召开
▲扬中市三茅街道丰裕社区校外辅导站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改革的破晓之光,一直指引着40年的改革历程,同样普照改革再出发之路。习近平指出:“要继续高举改革旗帜,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定改革定力,增强改革勇气,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就是要站在新时代更高起点上谋划好关工委工作,以改革推动我市各级辅导站建设和发展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高辅导站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工作水平和工作实效。
我市辅导站建设经过“建起来”“优起来”“强起来”“增内涵”“提质量”“上水平”等阶段,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我们将以此为新的出发点,根据新的情况和需求,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进辅导站新一轮建设,开启辅导站建设新阶段。经过新一轮建设,使辅导站在六个方面“更切合实际要求”。一是站网建设将更切合实际要求。我们将以中心站为基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辅导总站,科学布点,加强辅导点(分站)建设,并界定各自职能,统一协调运作,实现效益最大化。总站“四抓一指导”即对所辖中心站、各辅导点(分站)工作进行整体规划、人员培训、检查督促、考核评估,对各项活动进行指导。中心站“四导一结合”即思想引导、课业辅导、才艺指导,心理疏导,坚持开展校站结合。各辅导点(分站)“因地因人因情,落细落小落实”,即做到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设辅导点,实现教辅对象“全覆盖”;二是硬件建设将更切合实际要求。做到拥有“一场六室”,电教设备具备,活动器材齐全,必要实施到位;三是队伍建设将更切合实际要求。坚持“一体两翼”,确保队伍稳定,适时调整充实,优化文化年龄结构,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心;四是各类活动将更切合实际要求。根据“整体设计,过程推进,项目化落实”原则,“一主多辅”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活动既统一要求,又各具特色,做到多样性、系列化、效果好;五是运行机制将更切合实际要求。加强对辅导站运行规律的探索,建立符合规律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健全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完善的制度确保机制的运行;六是环境建设将更切合实际要求。环境布置科学,增加育人元素,形成“环境育人”的浓郁氛围。此外,统一做到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活动规划“三上墙”,强化督查,实现辅导站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总之,通过不断改革,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推进我市辅导站走向结构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成熟,使之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贡献。